五百庄頭同時迎王、送王,影響全臺、本土創發的五年千歲信仰文化 2019-01-05 洪瑩發 圖文故事, 百家春|亂彈專欄 文:洪瑩發(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五年千歲極有可能是經歷時代演化,才成為今日臺灣民間為信徒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萬能之神。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Leave a comment 五年千歲, 國家重要民俗, 民間信仰, 王爺, 祭典
玄天上帝為何是屠宰業者的守護神? 2018-12-26 編輯部 圖文故事, 百家春|亂彈專欄 圖文:陳鴻輝(松柏坑潮牌設計師)屠宰業往往背負著極大的道德指責,他們為人們的生活而殺生,自然也需要受到拔度。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Leave a comment 民俗, 民間信仰, 民間文學, 玄天上帝
屠宰業守護神玄天上帝醒世金言:豬瘟分毫皆不可,良心一點即金丹 2018-12-20 編輯部 圖文故事, 百家春|亂彈專欄 圖文/陳鴻輝(蘆洲受玄宮資訊委員)請善信大德一起參與非洲豬瘟的防疫大作戰,守護母親臺灣。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One comment 民俗思維, 民間信仰, 玄天上帝
站在背後的三位母親——由紀錄片《神明事務所》談乩童文化與生命情感 2018-12-17 溫宗翰 圖文故事, 百家春|亂彈專欄 文/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當乩童將自己的生命託付給神時,便註定為社會群體承擔一切的罪與罰,以見證神聖的顯現。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Leave a comment 乩童, 民間信仰, 王爺
期盼發揮學科的社會功能:兩本青年論集書序看見臺灣民俗學 2018-12-17 豐饒文化社 一江風|民俗資訊 文/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至盼民俗學界的青年學者也能以發揚民俗的價值為己任,使大眾能重新認知傳統智慧中與自然和諧共處、心靈有所依歸的民俗精神。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Leave a comment 乩童, 妖怪, 布袋戲, 文化資產, 新書出版, 民俗, 民俗學, 民間信仰, 民間故事, 民間文學, 泛靈, 鞭炮, 鬼, 鬼魂崇拜, 魔神仔
西螺福興宮的宗教文化創意產業及其運作模式 2018-12-08 編輯部 風入松:百家爭鳴 文/柯光任(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體認宗教存世宗旨,使文化得以獲得關注、深化與良好發展,或許才是宗教組織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Leave a comment 媽祖, 宗教文創, 民俗政策, 進香, 香火
肉不勝食賤售四斤:「衝」到政府掠袂著的五年大科 2018-12-05 洪瑩發 百家春|亂彈專欄, 短文精選 文/洪瑩發(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不管各時代政府怎麼禁,或怎麼介入祭典,對地方而言,謝平安可以合併減省,但五年王四年才一輪,實在不能減除或怠慢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2 comments 五年千歲, 國家重要民俗, 民間信仰, 王爺, 謝平安, 香火
感謝吾鄉吾土五年王:站在受眷顧的雲嘉五百個庄頭 2018-12-04 洪瑩發 一江風|民俗資訊 洪瑩發(中央研究院人博士後研究)本書目前僅就現有田野資料,呈現五年千歲信仰在大科年時的一個儀式斷面,希望讓社會大眾認識五年大科,重視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Leave a comment 五年千歲, 國家重要民俗, 民間信仰, 王爺, 香火
李豐楙教授推薦《受眷顧的土地》:南北巡狩五年到,彰顯臺灣王爺信仰多樣性 2018-12-03 豐饒文化社 一江風|民俗資訊 文:李豐楙(政治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南為南鯤鯓五府千歲(五王)、北則馬鳴山鎭安宮「五年大科」,許多庄廟就會選擇參與其一,難免也有重叠的,故有南巡與北巡的説法。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One comment 五年千歲, 北港, 國家重要民俗, 民間信仰, 王爺, 迎王, 馬鳴山
八家將憑什麼?在文化體驗裡尋找實踐的力量——靜宜大學家將傳習班心得總述 2018-11-16 編輯部 百家春|亂彈專欄, 短文精選 編輯部:本文集結了幾位青年在實際體驗八家將文化、當個8+9以後,隨筆記下的心得內容,我們嘗試用身體去感受與記憶,進而簡化為幾篇短文想法,希望帶給大眾不同的思維。 分享此文:列印電子郵件更多WhatsAppTweet在 Tumblr 上分享 » Read mor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