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妖之唯妖|新書《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解密

瀟湘神 (《唯妖論》作者之一)妖怪研究也不只是文化研究,能發展出各種論述;譬如,為何越現代化的地方,妖異傳說越少?或許有人會說,越現代化的地方越不迷信。但現代化並未阻止都市傳說誕生。認為妖異會因現代化消失,這樣的推測或許太樸素。

» Read more

再奪狀元度仲秋:金門中秋搏餅起源與文資化的省思

林建育(浯江歷史田野工作室負責人)|2005年以後,金廈民間積極的交流下,搏餅民俗活動亦開始回復進行,迄今約可分為三時期,第一期為旅行公會承辦時期,為回復搏餅民俗活動初三年(2005~2007年),主要以促進旅遊活動為主;第二期為以金門縣觀光處為主要承辦時期(2008~2014年),引入以搏餅市集為概念的觀光導向操作,主要以大活動方式做為旅遊活動並促進遊金旅客之共同參與為主;第三期為以金門縣各鄉鎮公所承辦(2015年開始),希望民俗活動回歸本質,並讓更多鄉親參與,另與觀光導向為主的操作分軌進行,讓遊客有完整體驗的機會,並希望帶動產業升級。

» Read more

幽冥之人定婚配?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月老信仰

温宗翰( 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月老」最早出現於中國唐代李復言所寫的《續幽怪錄》,是小說「幽冥之人」的一個角色,後來深入民間思維,成為民間信仰祀神。

» Read more

軍中鬼話的誕生:那些日本鬼與美國鬼與面貌模糊的臺灣鬼

李家愷(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不間斷的軍中死亡事件就是鬼故事生成的來源之一。在漢人傳統民間信仰的觀念中,凡死時無後、乏嗣以及橫死、冤死之亡者,皆屬「非正常死亡」,由於死時負有冤屈,無得報償、開解,或得到適當的儀式善後,是會成為一再出現引發騷動、不安定之鬼。服兵役者,多屬血氣方剛的青年,亡時多無後,即符合成鬼之條件。

» Read more

大庄鬼節宴客:中元宿啟鬥鬧熱

文:陳韋誠(國立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農曆7月,臺灣民間瀰漫著一股神祕詭譎的氣氛,然而位在臺中港邊的大庄地區居民,卻滿懷感恩的心情,籌辦為期兩天的二朝宿啟中元普度醮事,營造出溫馨熱鬧的氛圍。

» Read more

報告班長!那些年軍中流傳的黨國「鬼話」

文:李家愷(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每逢農曆七月,總是不免俗地會聞見到各種媒體上的連篇鬼話,幾乎已成鬼月例行的應景節目,其中不少鬼故事是每年都要被重新溫習一遍的,一方願打一方願挨,年復一年地樂此不疲,彷彿永遠不膩似的。但從這些看似陳腔濫調的鬼故事分享中,只要我們願意擺脫信與不信的信仰者身份,與單純接受餵食的消費者身份,其實是可以讀出很多鬼話的趣味。

» Read more

點生作記號:東港安度鬼節的「接普度公」儀式

文:陳進成(地方文史工作者)每年農曆七月份,臺灣各地都在辦中元普度的習俗科儀,從初一到月底,開鬼門、迎斗燈、送水燈、普度祭祀都是固定的祭祀禮儀,各地各有其文化內涵,也讓臺灣各區域過著各類鬼節氣氛。在屏東縣東港鎮東隆里,有三座廟宇,共享一項特殊儀式,於農曆六月底時,辦理接普度公儀式,同時「點生作號」,協助信徒平安度過鬼月。

» Read more

露西亞過臺灣:你不能不認識的俄國漢學家阿理克

文: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因為上個世紀的政局,使得台灣與俄國的關係並不密切,連帶的,大家對俄國的文化與文學也感到陌生,更遑論俄國漢學界的人物及成就。然而俄國漢學家阿理克(1881 – 1951),卻是一個不能不認識的名字。

» Read more

你知道這些祭品的意義嗎?府城與安平常見普度品的意義解析

圖文:洪瑩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食無三把蕹菜,就欲上西天」,是臺灣常聽見的一句俗諺,意思是指自不量力,也充分表達普度民俗中的祭品意涵,成為民俗俚語的代表之一。普度是臺灣漢人常見民俗儀式的通稱,可能會因為其舉辦的時間、地點、對象、舉辦者、執行者等,而有不同的變化與稱呼,但一般民眾還是習慣性將「準備祭品,祭祀孤魂野鬼」的儀式活動,稱之為「普度」,常在農曆七月與舉行醮典儀式的最後舉辦。

» Read more

看見奉飯:追思親人的義民爺祭祀

圖文:邱彥貴 (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助理教授)七月已屆,民俗咖、攝影咖莫不摩拳擦掌,穿梭北臺灣城市鄉村追蹤大小中元。的確,人潮洶湧加上喧天音響、五色撩亂的普度,莫不令你我五感超載。然而,早在六月下旬之前,今年是在桃園的社子溪到新竹的鳳山溪之間,大約鐵路以西的範圍,所謂的「溪南聯庄」內,每天的傍晚時分,有9處的廟宇紅壇,已經開展了一場又一場的「奉飯」。

» Read more
1 ... 21 22 23 24 25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