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聖大爐、萬年永流傳:伸港福安宮過爐儀式

圖文:姚郁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無形文化資產組)

面對自然環境的不可預測,人們習慣尋求超自然力量、神明與自然萬物的感應互動來幫忙度過,祈求的事物得到了回報、口耳相傳,便集結成民間信仰,維持民間信仰慶典儀式的神聖性。民間信仰以人與自然互動為基礎,經年累月的發展,便形成人群組織,藉此穩定與放大信仰的力量。因此臺灣民間信仰有各式各樣的神明會,有各種爐主制度,來擁護與榮耀神靈。

舊聖大爐與舊爐主媽(現為福安宮鎮殿媽)

為於臺灣中部海線地區的伸港鄉,是以海神媽祖為信仰中心,地方知名大廟福安宮,有著「聖大爐輪值」與五營信仰中「先鋒輪值」的爐主制度,相當獨特。

福安宮主祀的湄州三媽,以地理位置為特徵,也被稱為「新埔媽」、「新港媽」、或是「伸港媽」。宮廟後方的大排水溝原為清代的「新港」,主要是與廈門、福州商人貿易之用,也是移民們出入的港口。廟旁福安路為伸港地區昭早開墾的市集「新港街」。這些詞彙,彰顯伸港福安宮是新拓展的海港市鎮,也隱喻著早期生活的特徵。

早期漢人移民拓展艱辛、篳路藍縷,種種危險性與不確定性,常需藉助鬼神力量來撫慰心靈,移民遂將原鄉的媽祖信仰帶來臺灣。原先媽祖奉祀在民家,後來信徒增多,眾人集資於新港街上蓋一聖母廟,到了日治末期由三媽扶乩,指示在今日新港派出所後方建立宮廟,也就是現在伸港福安宮的位置。

聖大爐輪值的誕生

在清代,本地就有「德頤新埔十八庄」的組織出現,也是福安宮的祭祀圈範圍,衍變至今包含伸港鄉的蚵寮村、七嘉村、全興村、泉州村、新港村、大同村、汴頭村、泉厝村、埤墘村、溪底村、什股村、定興村、海尾村、曾家村及和美鎮湖內里,一共十四村、一里。這些村落彼此透過「五營信仰」、「聖大爐輪值」與「謝平安」等祭祀行為,將整個祭祀圈內的村里、庄廟、信徒與伸港福安宮緊緊相扣,並對它有著責任與義務。

2016年值年爐主泉厝村於農曆三月廿三日聖大爐回鑾福安宮祝壽、看戲

伸港福安宮聖大爐的輪值方式非常有特色,由這十五個村里參加聖大爐的輪值,以十五年為一輪,以「村、里」為單位,約農曆八月便向媽祖擲筊,聖筊數最多者為「三年後」輪值的爐主村,此時會稱「得大爐」或「中大爐」,輪值期間為一年,到了第二年會扣除輪值過的村里,由剩下來的村里參與擲筊。因輪值的單位數多,加上是以「擲筊」的方式來決定,有時候會有「頭翻尾」、「尾翻頭」的現象,意思是雖然某村在這一個時間範圍為第一番,至下個時間範圍反而成了第十五番,相隔了二十八年才又當了聖大爐的爐主。

聖大爐的擲筊由伸港福安宮的人員代表擲筊,各村長、里長則需至媽祖面前焚香,而村里長也就成了聖大爐的爐主代表。當一個村得知自己即將在三年後成為爐主時,他們必須在這三年期間籌備諸多事務包含迎聖大爐(接聖大爐)、送聖大爐祭典的經費、自組陣頭的練習、人力的分配與供品的準備等。早期農業時代,信徒還得圈養豬羊作為「送聖大爐」供品,現則以租或購買取代。

「送聖大爐」2004年值年爐主汴頭村信徒姚阿民叩謝羊公,羊角最長為當時冠軍羊公。

送爐的信物

聖大爐輪值的信物有三件,包含聖大爐、爐主媽(又稱顧爐媽或大爐媽)與聖母令旗。聖大爐並非一般爐主制度中常見的「香爐」,聖大爐原為一只淨爐,上頭的刻字「昭和三年」可推斷此爐主制度已有八十九年的歷史,爐的造型上為方、下為圓,象徵「天圓地方」。兩側有向上的「螭龍」,表示此爐為「拜神明」之用。因歷史的長遠及使用的方式,導至淨爐兩旁的提耳有部斷裂,目前所看到的的聖大爐為伸港福安宮在2009年所作新的聖大爐,並且把舊的淨爐也放在新聖大爐內,以延續香火、保持靈力。2015年的祝融之災把伸港福安宮的正殿媽祖及開基媽祖燒毀,遂從當時值年爐主什股村調回「爐主媽」回宮坐鎮,爾後再新刻一尊「爐主媽」。

「令旗」為古代軍事系統的延申,由將軍派發命令、以旗作象徵。聖母令旗為一面黃色的三角令旗,也是福安宮媽祖給予爐主村軍令、兵馬的象徵,當爐主村把爐主媽及聖大爐安奉在神轎內,聖母令旗會被綁在神轎的頂端,作為身份的區別,以示自己為爐主。

新聖大爐、新爐主媽與聖母令旗

過爐儀式

聖大爐的過爐(又稱交爐、接爐)約是在冬尾(農曆十月),最晚不會超過冬至,由主委及爐主村擲筊決定「送聖大爐」的日子,這天也是福安宮五營信仰中「收兵」的日子。信徒於下午一點會準備米籃飯擔來犒賞兵將,稱作收兵。自此初一、十五皆不必再犒軍,直到翌年伸港福安宮媽祖安營繞境以後,初一、十五才又稿兵。但是唯獨下任爐主村里不必收兵,仍就初一十五進行犒軍,以備五營兵馬來維持這段期間祭祀圈的安全。

「迎聖大爐」的時間為「送聖大爐的」的隔天早上,下屆爐主村會派陣頭、神轎至福安宮,從主委及上屆爐主手中接下聖大爐,再回庄繞境。值年爐主主要是協助伸港福安宮各項祭祀儀式及其他工作。包含初一十五的犒軍要準備更多的供品,因為聖大爐的兵馬都在此。農曆春節初一至初五要派人力至福安宮,協助收付香油錢、整理廟庭、金爐等工作。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要回鑾祝壽、看戲。安營繞境時,爐主村要準備福安宮媽祖神轎之工作人員的午繕。農曆七月初一、十三日與八月一日要準備米籃飯擔、飯菜等至福安宮普渡、敬拜普渡公。農曆九月九日媽祖得道昇天之日,爐主村要回鑾,並且派志工至福安宮協助事務。收兵當日早上五點,需到福安宮的天公殿敬拜天公、謝平安。

2017年值年爐主全興村於農曆七月初一村民準備兩百多擔米籃擔至福安宮普度

值年爐主的責任義務

為了感謝媽祖整年度的庇祐,值年爐主通常得於三個月前開始準備,將使該村居民們熱絡互動了起來,需要準備的事情包含:

(1)祭典的經費,由村長、鄰長向各戶收取丁錢和勸募。

(2)統計豬公、羊公的數量、重量與長度。

(3)陣頭的練習與人員的安排。

(4)製作答謝聖大爐的金牌,與給下屆爐主村里的平安龜。

「聖大爐過爐」2015年值年爐主什股村製作平安龜贈予2016年值年爐主泉厝村

爐主村通常於中午起駕,爐主村以路掃、大燈、錦旗、陣頭及村內各庄的神轎、涼傘、法師、乩童、隨香信眾等集結成隊伍前往福安宮,此外隊伍會以各鄰為單位,每鄰皆有自己所敬獻的陣頭、電子琴花車及圈養的豬公、羊公與三牲,再融入送聖大爐的隊伍當中。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伸港福安宮,陣頭拜廟後、村長把聖大爐等信物送回福安宮殿內,載著豬公神養的貨車也整齊地停在廟前,爐主村也會有「豬公比重」、「羊角競長」的比賽,此時廟埕的另一邊正舉行伸港福安宮「收兵」的祭典,信徒通通擠到廟前來看熱鬧。村長與村民一同向媽祖焚香祭拜,法師作敬獻、唸咒、調營與巡筵點收以後,豬公羊公與隊伍脫離,先是回到爐主村,待隊伍回到爐主村時,各戶也會將這些豬羊料理成佳肴、宴請親友,藉此分福份、連繫情感。

爐在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移民至臺灣的先民們所帶來的香火,隨著先民們的祈禱,代代相傳、使得香火得以延續。將迎接九十年歷史的「聖大爐輪值」信仰當中,信徒不因時代、社會變遷等因素而流失,伸港福安宮運用了爐主制度,讓祭祀圈內的信徒協助廟務及各項儀式慶典,得以維持他的香火及祭祀圈,各村里的信徒彼此之間的情感也更加濃厚。

「送聖大爐」2012年值年爐主曾家村信徒敬獻伸港埤墘順安宮同樂軒落地北管

註:2017年12月17日(日)為伸港福安宮「謝平安」、「收兵」、「送先鋒」與「送聖大爐」的日子。早上五點於天公殿進行謝平安祭典。早上約十點「送先鋒」由大同村泰元宮送先鋒令回宮繳旨。下午一點「送聖大爐」由全興村頂溪埔(庄)興和宮、東溪埔(庄)保安宮出陣頭、大轎送聖大爐回宮,信徒殺豬刀羊謝媽祖。下午一點「收兵」,伸港福安宮祭祀圈內,各村里信徒擔百餘擔米籃飯擔至廟旁普場犒賞兵將。

民俗亂彈-01歡迎訂閱民俗亂彈粉絲專頁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