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飲迷魂湯,轉世斷苦根:孟婆湯的由來

文/王見川(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在近代漢人民眾思想中,相信人在死後經過十殿閻王審判後,轉世投胎前,要經過孟婆掌管的地方,喝其合成的湯,忘掉前生。一如清末大儒俞樾《茶香室叢鈔》所言:「世俗有飲孟婆湯之說」,即是指此。以往,少有研究此一說法者,近來網路上有些網站有些討論。他們對此說的根據,大約提出二種來源,一是《閻王經》,二是認為與《吴下諺聯》、《諧鐸》有關。但真的如此嗎?

▍孟婆形象常見的三種版本

《吳下諺解》是清王有光所著,他有一別號叫「北莊素史」,中華書局典校本說該書原題「北莊素史集」。容易造成誤導是此書原稱,實際上,《吳下諺解》是北莊素史所採集,也就說此書是作者博采家鄉諺語,加以著釋而成,於嘉慶庚辰(25年,西元1820年)出版,流傳頗廣。同治十二年子孫重刊,中華書局典校本即據此而成。雖然典校者未對王有光的出生與年紀有所介紹,但從《吳下諺解》出版時間來看,王有光主要活躍於乾隆中期至嘉慶時期。該書有二則諺語涉及地獄情形,分別為〈孟婆湯〉與〈地獄在陽間〉。

〈孟婆湯〉的記載:

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莊……轉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有老醧留進‧‧‧‧‧‧醧呼女孩,屏內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端茶‧‧‧‧‧‧消渴殊甚,不覺一飲而盡‧‧‧‧‧‧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此茶是孟婆湯,一名泥渾湯,又名迷魂湯。

(引自:清王有光《吳下諺解》卷 3 頁 97。)

〈地獄在陽間〉的記載:

‧‧‧‧‧‧地府曾奸,獄稱十八‧‧‧‧‧‧非法之行為,顧影變成孽鏡……豪華挟姬呼盧,迷魂湯裏。寒士賣衣典袴,皮剝亭前。血湖池畔,少不肖不潔之人。惡狗村中,多皆好皆惡之口。風波險處,頻喚奈何。位置高時,定遭平等。一失足,轉輪殿變相人禽。猛回頭,望鄉台有自新路徑‧‧‧‧‧‧

(引自:清王有光《吳下諺解》卷 3 頁 92。)

綜合這二則記載可知,乾隆中期至嘉慶時期王有光的地獄認 知,具有如下內容 :

1、 第一站是孟婆莊 : 鬼魂轉世投胎,要路過此莊,喝老婦 準備,侍女孟姜等端出的湯。此湯,叫孟婆湯,一喝會 讓鬼魂忘記前生事,一名泥渾湯,又名迷魂湯。

2、 地府有十八獄、孽鏡、皮剝亭、血湖池、望鄉台、轉輪殿。

從「風波險處,頻喚奈何」來看,可能還有奈何橋或奈河。只是,這樣的地獄認知究竟是王有光個人獨特想像,還是當時的流行反應?抑或抄自某書?大約同時期(乾隆五十六年)的著作:《諧鐸》,其相關敘述亦值得参考對照。

《諧鐸》卷八云:

孟婆莊:‧‧‧‧‧‧‧生遂以情死,投至冥府,王者閔其無辜,判 令投生。至一處,遷蘿為棚,鋪石做几,見男女數百輩, 爭瓢奪杓,向爐頭就飲。生適口燥,亦往投止。忽一女子, 從棚後出,‧‧‧‧‧‧‧對曰 : 君以情死,妹豈獨生‧‧‧‧‧‧生取瓢就爐,女搖手禁勿飲。生詰其故,女俟飲者盡散,乃曰 : 君不知耶,此孟婆莊也。渠為寇夫人上壽去,令妾暫侍杯杓。君 如稍沾余瀝,便當迷失本真,返生無路。

(引自:清沈起鳳《諧鐸。卷八》〈孟婆莊〉,重慶出版社,1996 年,頁105-106。)

可見當時人確實可能認為:亡者轉世投台前,要至孟婆莊喝湯迷失本真,忘記前世。至於《閻王經》,其實是民間流傳非常廣泛的《玉歷鈔傳警世》,只是經常被重刊更名或改作,也可以說是影響民間想像地獄景象甚鉅的書籍,其所敘述的地獄場景則是這樣:

《玉歷鈔傳警世》:

…一殿秦廣王,專思人間壽夭…入殿右高臺…孽鏡台…本殿補經所…二殿楚江王…五殿閻羅天子…望鄉台…六殿卞成王…十殿轉輪王…涉有金銀玉石木板奈何等橋六座…押交孟婆尊神謳忘台下,灌飲迷湯,派投人胎……為男女者即交謳忘台下。孟婆神生於前漢,幼讀儒書,莊誦佛經,凡有過去之事不思,未來之事不想,在世惟勸人戒殺吃素,年至八十一歲,鶴髮童顏,終是處女,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稱之曰:孟婆阿奶。入山修真,直至後漢。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認前世眷屬,好行智數術,漏泄陰機,是以上天敕命孟氏女為幽冥之神,造筑謳忘一台,准選鬼吏使喚,將十殿擬定發往何地之鬼魂,用採取俗世藥物,合成似酒非酒之湯,分為甘苦辛酸鹹五味。 諸魂轉世,派飲此湯,使忘前生各事……台居第十殿,冥王殿前六橋之外……凡奉交到男女等魂……招飲此湯 ……枉死城 …血污池…世人皆云陰司只有十八層地獄之說,非也…孟婆尊神誕辰九月十三日…

(版本引自:王見川、李世偉等編《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第一輯第1 冊,臺北博揚文化出版公司,2009 年。本版本為道光八年錢塘重刊版翻刻)

目前所知,《玉歷鈔傳警世》最早的版本,是《聖經彙纂》收錄的嘉慶丙寅年(十一年,1806)刊行本,書末有乾隆甲寅年李宗敏所寫的記。此書後有不少翻刻本,有的稱《玉歷鈔傳》、《玉歷至寶鈔》或叫《玉歷寶鈔》,有的叫《玉歷寶鈔勸世文》。以往,不少學者相信《玉歷鈔傳警世》是宋代淡癡所作。吉岡義豐認為是明末天啟二年所作,而我則判定非宋代作的,是清雍正乾隆朝寫的。最有可能,是李宗敏在乾隆甲寅年(乾隆59 年,1794)所作。

如果《玉歷鈔傳警世》真的作於宋代,那南宋至明時為何不見著錄與有人提及?連喜談冥間情況的《說鈴》、《吳下諺解》、《諧鐸》都不知此著作! 而從《玉歷鈔傳警世》內容所提及的孟婆的所在位置與《吳下諺解》、《諧鐸》都不同,顯示《玉歷鈔傳警世》不太可能在宋代出現,反倒顯示《吳下諺解》、《諧鐸》、《玉歷鈔傳警世》出現時間相近,所以共享某些看法,如孟婆湯及讓鬼魂忘記前生事,但彼此並無關聯,所以才會出現一個孟婆各自表述的情形!

延伸閱讀│王見川:紅為陽、似生魂:穿紅衣自殺為厲鬼的考辨

 

本文刪改自:王見川,〈近代中國地獄研究之二:「孟婆湯」的由來〉,收錄於:李世偉,《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 十二)》,台北:博揚,2017年9月30日。

▍孟婆湯的由來

旣然如此,那麼「孟婆」真如《吳下諺解》、《諧鐸》、《玉歷鈔傳警世》所說是個老婆婆,主掌鬼魂投胎前,喝迷魂湯的管理者嗎?其實,這是乾嘉時期人對「孟婆」的認知。在此之前,「孟婆」似乎不是陰間官吏,而是自然現象或自然神。

無論是南宋趙彥衛(1140-1210)《雲麓漫鈔》、明嘉靖朝楊慎著作《丹鉛總錄》、康熙四十二年(1703) 褚人穫編的《堅瓢集》、康熙四十四年(1705) 左右成書的《說鈴》、清初盧兆漋《天香樓偶得》等,都可以知道,其實在南宋時,民間多認為「孟婆」是風,一直到清初,甚至還有一些人把「孟婆」當作風神,未視為陰間神明。

那麼,孟婆與迷魂湯究竟是何時出現的呢?在崇禎元年刻印的《警世陰陽夢》上寫著:

聽人紛紛說道: 上帝傳下敕旨,把魏忠賢一班奸臣這件公案…送到閻羅王殿下勘問…道人想著我在京師行道時看見他死的…那人便去端一盞湯四個餅來,說道: …請先吃些點心。這道人修得有功的了,心裏明白,如何肯吃這迷魂湯。…

(引自:長安道人國清編、卜維義校點《警世陰陽夢》卷九<陰夢>頁157,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年。)

其後,康熙年間的《堅瓢集》中,也有記載迷魂湯:

《堅瓢集》:

明代有一善人死,閻君邀宴,至則為筵者四…坐定,閻君舉屬僧飲,僧合掌不肯飲…次及道士。道士拱手亦不肯飲…次及善人…亦辭之不飲…閻君起立,拱手…請行,至一處,如井狀。閻君拱手向僧請下…次及道士…次及善人…及下已托生人間矣…後舉進士,例為縣令…見冢宰作堂中,儼然冥中道士狀…冢宰呼曰: 汝在此乎? 曾憶冥間事否? 曰: 憶之,特不敢言…觀此,則閻君之酒,乃俗所謂迷魂湯耳。

(引自:《堅瓢集》秘集卷五<辭閰君酒>,頁1215。)

很明顯,可以推測至晚是在明末崇禎元年就出現地獄有迷魂湯傳說,這或許就是《吳下諺解》、《諧鐸》、《玉歷鈔傳》中孟婆湯的原型。當時,似乎另有人稱其為「鬼漿」。雖然知道迷魂湯大約形成的年代,但誰主掌迷魂湯?在明末文獻裡並未明顯得見,但清順治年間卻有不少文獻提到孟婆湯,比如順治九年初刊的《歸元鏡》,甚為普及流行,該書寫到地獄的情境有孟婆湯、惡狗村、望鄉臺、血湖池等等,似乎影響到民眾與《諧鐸》、《吳下諺解》的撰寫者。

有趣是,最早在明末隆慶三年(1569)就已出現孟婆湯一詞。當時出刊的《醋葫蘆》第十六回〈妒氣觸怒于天庭?夙孽報施乎地府〉即有云:「孟婆湯,又非酒醴又非漿,好人吃了醺醺醉,惡人吃了亂顛狂。」很明顯這裡的孟婆湯有迷亂亡魂心志的性質,可是其功能是吐出前生所作所為,而非忘卻前生事。那麼孟婆湯有迷亂亡魂忘卻前生的性質出現在何時?明萬曆年間刊行的《全像觀音出身南遊記傳》〈妙善魂遊地府〉部份,提供一點線索:

〈妙善魂遊地府〉:

王曰:「既然如此,今公主地府皆已遊過,可著二十四對幢幡送公主過奈何橋,引到密松林屍所,著他還魂,往昇上界。」閻君與六曹俱在孟婆亭作別而去。游遍陰司過奈何,獄囚冤債盡消磨。孟婆亭下相分手。

(引自:《全像觀音出身南遊記傳》< 妙善魂遊地府>, 頁190, 杜德橋(G.Dudbridge) 著、李文彬等《妙善傳說: 觀音菩薩緣起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 年。)

孟婆亭是地府最後一站,或許就在此亭給亡魂喝湯忘卻前生,投胎轉世。也就是說,喝孟婆湯遺忘前世的說法出現於明末應不為過! 到了順治晚期有了更具體的變化。

經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孟婆一詞的原義是風,至少在宋至明時期主要被當成風神。

2、明末清初民間相傳風神孟婆生日是在農曆九月十三日。

3、 明中葉出現陰間鬼魂投胎前要喝湯,喝完就無法回到陽間的說法。在此基礎上於明末形成迷魂湯的說法。

4、孟婆湯一詞最早出現於明末隆慶三年間。亡魂喝了會迷亂心志,坦白前生事。孟婆據此判案,分配亡靈去向,是十王的助手。

5、明末萬曆年間可能已出現孟婆湯具有迷亂心志,忘卻前生的原型。

6、大約在清初順治早期,佛教界出現孟婆主掌迷魂湯為內容的《歸元鏡》戲曲,大受歡迎,康熙朝重刊幾次,影響民間。隨著《歸元鏡》、《全像觀音出身南遊記傳》與《醋葫蘆》不斷翻刻,與《諧鐸》、《吳下諺解》的刊刻,最晚乾隆末期確立「孟婆」是陰間神明,主管迷魂湯事務的說法,

 

※本文刪改自:王見川,〈近代中國地獄研究之二:「孟婆湯」的由來〉,收錄於:李世偉,《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 十二)》,台北:博揚,2017年9月30日。

 

延伸閱讀│林美容:台灣鬼仔古:你認識潛伏身邊的鬼嗎?
延伸閱讀│李家愷:軍中鬼話的誕生:那些日本鬼與美國鬼與面貌模糊的臺灣鬼

 

民俗亂彈-01歡迎訂閱民俗亂彈粉絲專頁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