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人彈尪公?臺北人不能不認識的三角湧迎尪公

文/簡有慶(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張靖委(民俗亂彈編輯)

——「點嘍點叮咚,啥人放屁彈尪公?尪公嬤舉鐵砣,摃到死囡仔的尻川門。」
這句有趣的俗諺,講述了尪公尪嬤與孩子的互動,到底誰是尪公?誰是尪嬤?其實在臺灣民間信仰脈絡裡,說法與觀點略有差異,本期民俗亂彈即要跟大家介紹,何謂尪公?誰是尪公?並且邀請大家,一起來看看三峽的尪公信仰~

「三角湧迎尪公」特展策展人簡有慶先生,多年在中國與臺灣從事尪公信仰研究,他指出「尪」、「尪公」在中國閩南地區為偶像的意思,泛指神像,特別常使用於福建漳州地區,相對泉州地區則以「佛」、「佛公」稱之,在中國福建泉州地區後來的發展,「尪公」的名稱大部份保留在沒有特定俗稱的神祇,才會以「尪公」當成祂們正式的俗稱,現今泉州同安(現今廈門市地區)附近,仍有少數「尪公」的慣稱,一直延續到安溪縣的內山方向(內安溪),但到了安溪縣及其周邊,因鄰近泉州南安縣,故習慣上稱神像為「佛公」。此例在中國福建泉州安溪,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麻三相公、里主尊王、文烈尊王、感應聖王、迦毗羅王、黃二大使、大德禪師等,都還是以「尪公」來稱呼,而被稱為「祖師公」的清水祖師、顯應祖師等神祇,就不會出現此稱呼。

先民唐山過臺灣,同時也帶來了原鄉的風土民情與宗教信仰,隨著臺灣歷史的演進,漳泉族群的交流,閩南語的「尪」、「尪公」用語界線越來越模糊,甚至跟當時原鄉的用法出入甚大,在臺北地區的社會發展下,尪公信仰以「保儀大夫」與「保儀尊王」最為興盛,甚至被誤導為「尪公」即是保儀大夫、保儀尊王。

三峽長福巖祖師廟往木柵內湖忠順廟請神
(提供:海山堡田野紀錄)

臺北地區的保儀大夫信仰源自安溪虎邱美庄村忠順廟,清乾隆27年(1762)泉州安溪籍先民陳尚賢、陳尚海堂兄地,奉請原鄉信仰中心美庄村忠順廟保儀大夫神像來臺,起初分為三股,分別為:一甲水返腳(今汐止)、二甲南港之三重埔、三甲木柵之內湖樟腳,由三股輪流奉祀,每年四月初十日為聖誕祭典。木柵方面的祭典在陳祖厝舉辦,因為外姓信徒紛紛前來參拜迎請,故於大正9年(1920)地方仕紳發起在木柵內湖的陳祖厝位址建廟,廟名「忠順廟」,並將大夫的俗稱「尪公」冠上家族姓氏,保儀大夫在木柵地區被稱為「陳尪公」、「陳大夫」、「大夫公」。

保儀尊王信仰源自泉州安溪縣大坪集應廟,清康熙年間高姓、張姓、林姓渡臺傳入,初於淡水、北投山邊落腳,後往文山、新店等處開墾,遂將共同奉祀的尊王神像、夫人神像、香爐重新分配,高姓分得尊王神像、林姓分得夫人神像、張姓分得香爐,並各自補足神像與香爐,各自在姓氏家族中輪流奉祀,並將尊王的俗稱「尪公」冠上家族姓氏,形成高尪公、林尪公、張尪公,作為區別。高姓族人於景美、北投建廟,林姓族人於萬隆建廟,張姓族人於淡水下圭柔山與小坪頂、木柵建廟,這幾間廟宇都命名為「集應廟」。

保儀大夫從最初的家族「祖佛」信仰,隨著安溪人在臺北地區的分佈,與其他族群的互動,清末開始對外姓開放,轉型成為臺北人共同的「尪公」信仰,形成臺北地區最具代表性、區域規模也相當大的信仰叢,臺北人相信請尪公巡境之後,地方能平安,因此希望能長期獲得庇佑,設下每年迎請出巡的「年例」,只是早期沒有粧塑太多的神像,各聚落遂在固定的日期辦理祭典,甚至發展出輪流迎請的方式,而北臺灣有習慣迎請尪公的聚落,也能看到祂們的分身神像被供奉,與當地的主神一同護佑聚落。

尪公特展介紹

「三角湧迎尪公」特展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8nqm27
  • 指導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承辦單位: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新北市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公、民俗亂彈、豐饒文化社
  •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6日至2020年10月9日
  • 展覽地點: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內會議廳(新北市三峽區長福街1號)
  • 開幕活動:2020年9月26日|13:00~14:00開幕|14:00~16:00開幕演講:簡有慶/尪公祖廟尋根介紹
  • 保存維護說明會|2010年10月6日10:00~12:00|三峽迎尪公保存維護計畫說明會

三峽舊名「三角湧」,與鄰近的鶯歌、樹林、大溪在每年農曆八月、九月迎尪公,三鶯樹地區民眾的祖籍以泉州安溪為多數,信仰來自原鄉的神祇,且在地方面臨原漢衝突,稻作與山林經濟的發展需求,尪公信仰擴大至整個三鶯樹地區。昭和4年(1930)年9月26日的〈臺灣日日新報.三峽迎神〉報導:「海山郡三峽庄,大溪、鶯歌、土城各街庄信士,例年于一箇月前,各赴文山郡景尾集應廟,及深坑庄內湖忠順廟,恭迎保儀大夫保儀尊王,本年亦訂舊八月二十六日,信士各備旌旗鼓樂,同往恭迎聖駕翌晨歸三峽,是日同地音樂團,大浦南清社外數軒均往景尾,又當日是日曜若天氣晴和,觀眾定不乏人,又本年點心場,在橫溪值年爐主陳永芳□云。」報導提供了幾個重要訊息,迎尪公的時間是在農曆八月廿六日,由橫溪開始迎請,隔日輪到三峽,之後往鶯歌、樹林。

昔年以輪庄的方式進行,到了戰後受到政治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在政府實施統一祭典、改善風俗運動等一系列干涉宗教信仰的政策,官方政策的推行改變了三鶯樹地區的迎尪公的形式,原本各聚落對迎尪公有一定的自主性,官方介入後改變了祭典日期、勸導迎神賽會的舉行,將迎尪公的日期統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進行,使得同一日對於尪公神像的需求量增加,原本由三峽仕紳負責組織隊伍前往請神,改由地方信仰中心長福巖祖師公廟肩負起前往木柵忠順廟、木柵集應廟、景美集應廟、萬隆集應廟請神的任務。

大礁溪四里迎尪公
(提供:海山堡田野紀錄)

祖師廟於農曆八月十四日從上述四座廟宇迎請約四十多尊的尪公神像,各聚落再於農曆八月十五日從祖師廟迎請祖師公與尪公神像辦理祭典,這日也同時是祭祀土地公的日子,有許多聚落會將尪公、祖師公、土地公的祭典合辦,聚落的祭典結束後將祖師公與尪公神像請回祖師廟,由祖師廟於農曆八月十八日送神,這樣的祭典過程歷經戰後數十年的發展,如今是三鶯樹地區迎尪公的主要方式,但有部分聚落仍維持在農曆八月其他日期迎請尪公,例如橫溪的年例祭典仍維持在農曆八月廿六日。

三鶯樹地區的迎尪公為一項傳承百年的民俗活動,許多聚落在農曆正月迎請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神像前往供奉、繞境,除是為了慶賀清水祖師聖誕,更有為一年祈求平安的民俗意涵,而在農曆八月辦理的迎尪公祭典則是為了答謝平安,這兩場祭典為聚落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日,年初祈平安與年尾謝平安構成三鶯樹地區民眾的年度作息,在經過百年來的發展和本土化的過程,「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聖誕祭典」與「三角湧迎尪公」成為具三鶯樹地區地域文化特色之民俗祭典,這兩項民俗分別於2011年與2014年經新北市政府登錄為民俗文化資產。

橫溪庄迎請景美集應廟保儀尊王、林氏夫人返庄遶境
(提供:海山堡田野紀錄)

【引用資料】

簡有慶,《「尪公」是誰?誰的「尪公」?臺北盆地「尪公」信仰展》,臺北: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19年11月27日-2020年2月19日

簡有慶,《臺北人的尪公-保儀大夫信仰展》,臺北:文山公民會館,2020年3月10日-3月30日。

簡有慶,《「三角湧迎尪公」特展》,臺北: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2020年9月26日-10月9日。

2 comments

  • 林澤雅

    有關阮偉華先生撰文介紹 台南小南城隍廟 一文,
    想跟您澄清一件事情。

    大城隍爺名為 杜義招,而非文中所提之杜昭義,本人親至小城隍廟細看建廟沿由石碑文得證,請修正以免以訛傳訛,以正視聽,感謝您!

  • 吳汶庭

    2022/4月初,晚上11點多,錯路快速入巷直行加速,到底左轉,前1~2户,1樓日光燈(白)刺耀,度爛扯幹妳娘!加速急煞家門口前臉朝左,唸……夜晚辦喪事燈不用開那麼亮,朝左一看只有一個人坐在屋子中間椅子上,手抱一件東西,隨即往他頭砍,後繞到前面(深暗粉紅顏色)的廟前門,直接把機車騎很進去,看不到主神,應該是那屋主手中抱著那一件(東西),整間都是深粉紅燈光。芳明館-藥命小芳。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