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一江風|民俗資訊
相關資訊
臺灣文化生命力在民間:《十萬島文識臺灣》文化篇導讀
林美容談劉枝萬:一生懸命的臺灣民俗學典範
戲先生出將,召喚民間藝術的生命力

文/温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藝師在寺廟體上「做戲齣」其實就是要演給大眾看,才能使寺廟發揮多元教化功能;故此,寺廟建築所搬演的,幾乎都是傳統社會裡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現代人看不懂,或許只是脫離民俗生活太久,才會成為民間信仰裡的「文盲」。
» Read more【物質民俗會議專輯】延生添福祿:金門道法醮儀中的「晉桶盤」儀式

圖文:林建育(浯江歷史田野工作室負責人)晉桶盤補運儀式在金門一般又稱為晉金紙儀式,執業的道士、法司等儀式專家則多將晉桶盤補運儀式稱為「過路關」,是浯島居民用以添壽、補運,及祈求平安所進行的儀式,而晉桶盤補運儀式通常在金門村落宮廟或私人宮廟在神明聖誕建醮儀式過程中所進行,晉桶盤補運儀式在金門是普遍進行的儀式之一。
» Read more【物質民俗會議專輯】民俗作為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的未來可能
【物質民俗會議專輯】祭祀禮儀信仰脈絡中的供品與祀具

圖文:謝宗榮(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祭祀禮儀為宗教文化主要的活動之一,供品與祀具即是呈現祭祀禮儀精神的重要媒介,必須將其置於祭祀文化脈絡中來加以審視,如此方能深入理解其功能與意義。
» Read more【物質民俗會議專輯】府城粧佛業的發展小史
【物質民俗會議專輯】被發明的文化替代性:以米代金的荒謬想像

圖文:陳韋誠(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2010年,環保署於中元期間將減少燒金紙列入地方政府空氣品質改善績效的考評項目,喊出「以米代金」的口號,試圖「倡導」民間社會透過購買白米取代紙錢燃燒的祭拜方式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