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十八庄,永遠是十八庄人的十八庄

文/莊景程(彰化媽祖信徒)對於十八庄的信眾而言,每年迎媽祖是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否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並沒有太多意義,他們只想在媽祖遶境的時候,好好置個香案,平等且虔心迎接經過的每一尊媽祖。 無關乎外在紛擾,希望十八庄,永遠是十八庄人的十八庄。
» Read more臺灣民俗大小事,歡迎鄉親作夥來開講
文/莊景程(彰化媽祖信徒)對於十八庄的信眾而言,每年迎媽祖是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否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並沒有太多意義,他們只想在媽祖遶境的時候,好好置個香案,平等且虔心迎接經過的每一尊媽祖。 無關乎外在紛擾,希望十八庄,永遠是十八庄人的十八庄。
» Read more圖文:張靖委(民俗亂彈編輯)今日許多臺灣人是去納骨塔祭拜先人,臺灣的傳統喪葬是以土葬為主,相較於墳墓的歷史,納骨塔是在近一百年出現,火葬的普及對臺灣的殯葬文化產生重大改變,尤其在近50年的歷史裡逐漸成為主流,反而土葬有日益漸少的趨勢,殯葬形式的改變,連帶影響到掃墓習俗。
» Read more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我們很容易陷入「正邪」之分,但得留心這種簡單的二分法,是出於自己清明的判斷,或是個人偏執的滋長?在我們生命的侷限前提下,讓你我心中多留下空位,以待未來印證,也可以有更多生命探索的可能。
» Read more張靖委(民俗亂彈編輯)臺灣民俗中,農曆閏年有女兒準備豬腳孝敬父母的習俗,閏月是一年十二個月多了一個月,是時間秩序的失序,所以由女兒在農曆多出來的閏月為父母添壽,這習俗是面對秩序失序的回應,更是讓女兒表達對父母的敬愛,獻上希望雙親勇健與添福添壽的豬腳。
» Read more張靖委(民俗亂彈編輯)在日本人統治臺灣的50年裡,神道信仰隨著日本人而傳入臺灣,神道信仰在臺灣發展並影響臺灣社會,許多神道神祇在1945年離開臺灣,神社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或改造,倖存的神社建築與物件被臺灣人繼續使用,這些仍被使用的物質刻畫日本神道信仰曾經傳入臺灣的歷史,展現出臺灣歷史的錯綜複雜,呈現真實的臺灣文化。
» Read more圖文/張靖委/物質讓臺灣民間信仰的香火靈力變得具體可觀、可觸,香擔是進香重要的神聖器物,進香團準備香擔去刈火,將祖廟或大廟的香火分裝回來,返抵後舉行合爐儀式,開啟香擔,取出香擔內的香灰放入廟中香爐,以增添神明的靈力。
» Read more圖文/張靖委(民俗亂彈編輯)新年不僅是時間上的意義,臺灣人從舊曆十二月廿四送神到舊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從自身開始到居住空間,再到集體生活的聚落,時間的更新、生命的更新、空間的更新,人們執行許多的儀式來實現新舊更替,年節到了舊曆正月十五日結束,在回到一般常態性的生活前,各地都在祈福、都在迎神遶境,元宵遶境的核心意義是藉由信仰與儀式將生存空間成為精神上宜居的環境,你我都居住在被眾神守護、充滿福佑的土地上。
» Read more文/張靖委(民俗亂彈編輯)「吃」在臺灣的民俗文化中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份,過年是臺灣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圍爐便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圍爐的菜色最為豐富,在新年頭就年尾的這個時間節點,人們在食物上感受家庭情感的凝聚,餐桌繁盛、多樣的菜餚無一不寄託著人們吉祥、美好、富足的願望,期待著美好一年的展開。
» Read more圖文/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臺南靈祐宮委任律師代發聲明書及律師函,於臉書聲明說有宮廟影射靈祐宮偷換進香宮廟之神尊,認為是「惡意攻訐或散布不實言論」
臺南靈祐宮委任律師代發聲明書及律師函,於臉書聲明說有宮廟影射靈祐宮偷換進香宮廟之神尊,認為是「惡意攻訐或散布不實言論」,並直接附上一張梅山玉虛宮前來進香的報導與贈匾照片;不久,梅山玉虛宮撤下臉書發布的傳說文字,並澄清說「此段口述耆老並未指明任何宮廟」,此事於網路引起一番熱議。其實,值得思慮處,並非玉虛宮耆老所言真偽,而是從眾多好事者缺乏人文思維的譴責姿態等,都顯示著臺灣社會與教育端缺乏民俗學思維的文化困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