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白鳳徛轎頂:松柏嶺受天宮神轎靈雞釋疑

圖文/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除了「白色力量」帶給白鳳特殊的靈力象徵,在神轎上安置白雞其實也是一種「厭勝」「制煞」作用。

» Read more

等候愛情的啟示: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故事

簡介文字/黃敦厚(大甲資深地方文史研究者、中興大學中文博士)、圖片/劉家豪│廣澤尊王又有保安尊王、郭聖王、聖王公、郭王公、翹腳尊王等稱謂。晚近,台灣年輕人對廣澤尊王的崇奉有升高的趨勢,經常看到許多年輕人在迎神的陣頭中,扛著廣澤尊王的武轎,展演其年輕有勁的活力。

» Read more

民俗青年會議專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閩台田公信仰文化漫談

圖文/黃建興(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教授)田公,又稱田公元帥、田都元帥。據中研院謝國興教授的最新研究,臺灣主祀田都元帥的廟宇共有47座(不包括金門和馬祖地區的),主要分為三類:村落級和聚落級的境廟、角頭廟,戲曲業者崇祀的行業廟和以宋江館方式而建立的廟宇。由此可以看出,在臺灣社會,田都元帥被認為是境社保護神、戲曲音樂保護神及宋江陣的祖師。

» Read more

臺灣民俗學還能芻議嗎?《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導言

民俗亂彈│文/溫宗翰│2000年左右臺灣學領域爭相設立系所風潮,臺灣民俗學學科體制化依然路程迢迢,僅有零星課程科目開設,定義民俗學有別於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文學、戲劇等學科疆界的討論,乃至於設立學科課程,依然有待努力。

» Read more

民俗青年會議專輯│臺灣泛族群民俗傳說暨儀俗信仰比較析論──閩南的魔神仔與阿美族的“Salau”

文/林和君(實踐大學應用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林和君)臺灣早在日治時代就有魔神仔的傳聞記載,例如明治32年(1899)的《臺灣日日新報》,當年10月4日的報紙刊登一篇〈咄咄怪事〉,描述有人走失、在竹林中被發現,而懷疑是否就是「魔神(亦即魔神仔)」所為

» Read more

民俗青年會議專輯│在神名下的族群融合──以舊濁水溪流域七寶夫人信仰為考察

陳韋誠(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碩士班)當族群接觸後,產生紛爭時,為鞏固我群認同,「共同信仰神祇」往往是一項重要表徵,然而,舊濁水溪流域中共同信仰七寶夫人的聚落,卻不能將三個社群看作「共同體」,而得進入不同地方知識體系之中,才能深入理解其信仰特色。

» Read more

民俗青年會議專輯|臺灣降駕型家將「乩將」之探究——以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為例

圖文/李佩儒(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無形文化資產組)家將「降駕」的特質,已有被國內外的學者討論並說明其對家將的重要性,但是在前人的研究中,卻沒有一個專有名詞定義擁有此特質的家將,因此常使人誤會所有家將都會降駕,又或者忽略此特質在家將文化中的重要性,為了使研究脈絡更清晰,筆者將具有降駕特質之家將取名為「乩將」,文中亦將「乩將」釋義,並說明祂亦乩亦將的特質。

» Read more

王爺公庇護觀音媽故鄉:高美五里拜溪頭的災難記憶

圖文/陳韋誠│農曆9月1日前一天下午,高美五里居民備妥祭壽金、四方金、銀箔、更衣等金銀紙錢與祭品,陸續前往大甲溪南岸堤防,各里公廟也紛紛迎請主神上轎或搭乘神明車到文興宮溪頭營集合,準備進行一年一度的拜溪頭儀式。

» Read more

我將生命托付給祢:為見證玄天上帝所寫的一本書

文/溫宗翰│在當代社會裡,民間信仰逐漸由公眾習俗走向個人自由心靈,這位「萬法教主」濟世渡人,顯然不僅止於看顧百姓,也透過當代乩文化的演繹,持續守護著臺灣民間信仰的神聖性。

» Read more

尋找生命中該有的那隻妖怪|《唯妖論》推薦序

溫宗翰 (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對現下許多臺灣人而言,聽到「妖怪」一詞,都有些陌生感,如果不是想到日本漫畫、卡通,就是猜想是哪裡的電影情節,甚至有人可能就會直接洽問:「臺灣有妖怪嗎?」。

» Read more
1 ... 20 21 22 23 24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