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看福祿猴|為什麼是葫蘆與猴?

這兩天「福祿猴」新聞正夯。你可知葫蘆為何能象徵福祿?葫蘆是怎麼成為吉祥物的呢?還有,為何是葫蘆猴,而不是葫蘆馬、葫蘆豬?葫蘆猴為什麼是福祿猴? 文:楊玉君 葫蘆屬於瓜類,由於瓜類多籽,瓜藤緜延長遠,自古以來就是子孫昌盛的象徵。葫蘆又因其形狀特殊,更再衍生出各種吉祥寓義。首先葫蘆兩頭豐圓,中間收束,好 […]

» Read more

當天雷勾動地火|認識歌頌生之慾的臺灣情人節

圖文/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燈火既代表了生命,歌舞百戲又隱晦的展演了生殖活動,元宵其實就是個歌頌生之慾的節日。

» Read more

災禍記憶與年節傳說

你覺得過年前發生震災只是偶然嗎?會不會在歷史上某個時間點就曾有相近的案例? 年節傳說鮮少是個人的災難,而是集體、大規模的災難。年節的習俗,就是在災難過後,以重現禦災的方式來紀念這個劫後餘生的日子。 文:楊玉君/圖:劉家豪 農曆年前台南發生了大地震,造成了大規模的災難,以及無數天人永隔的悲劇。震災本身 […]

» Read more

東山迎佛祖,跟著觀音佛祖去健行

  東山迎佛祖是台南白河碧軒寺的重要民俗活動,雖稱為「迎佛祖」,但其儀式分為年前農曆12月23日送觀音佛祖回火山碧雲寺過年;及年後正月初十凌晨迎接觀音佛祖下山。上下山的路途會經過重重山路,回程時從深夜到黎明,信徒陪著觀音媽走一段平安路。 東山迎佛祖在2011年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繞境活動,被 […]

» Read more

打新丁、拜新丁│正月半大家loi去臺中東勢逗鬧熱

圖文:劉懷仁(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 當全臺灣都在為元宵節提燈籠、看燈會時,臺中東勢區的人們,則是群聚在廟口看大粄。每年到了「正月半」(客語對元宵節之稱呼),當地長輩們總是會問:「要不要去伯公下看大粄?」,接著一家大小齊聚廟埕,對一塊塊鮮紅的大粄發出讚嘆聲響,與鄰人彼此交頭接耳、相互比較,並於 […]

» Read more

南投受天宮,元宵博米糕桃

元宵節,臺灣各地有不少連續多日的活動,乞龜是這個節日裡相當重要的活動特徵,在這個天官賜福的節日裡,向神明祈求象徵長壽與福份的「龜」,相當符合信仰特色,所乞得的龜,也都會將其肉身分食,象徵分享福份。 位於南投松柏嶺的受天宮,元宵節不是乞龜活動而是進行「博米糕桃」活動,有別於一般廟宇,松柏嶺受天宮因為主 […]

» Read more

初九天公生

初九天公生 玉皇大帝是台灣民間信仰當中位階最高的神祗,敬奉天公的儀式也顯得最為隆重,有些地方特別會以頂桌、下桌區隔葷素,來敬奉神靈,彰顯玉帝之尊貴;每次祭拜天公,也都會特別進行三跪九叩之禮,藉以表現信徒虔誠心意,九亦即為帝王之數、極陽之數。   玉皇大帝的信仰不見得具有具體形象,有些地方會 […]

» Read more

過年的由來│追溯一段臺灣人神相挺的古老故事

我們不僅能看見臺灣過年傳說表現著農業社會時期,漢人面對臺灣生活空間的體認,也涉及漢人移民在此落地生根以後,對此地產生了何種新的世界觀。同時,我們也能透過這個傳說,與過年儀式的諸多對應,了解到節日時間之所以能不斷地逆反循環,即是為了要透過各種儀式習俗的反覆祝聖,來求得生活空間與個體在面對宇宙循環的和諧與寧靜,這種空間依存與時間祝聖的緊密互動,恐怕就是所謂的「著根臺灣」。

» Read more

過年民俗想看覓|不要用北京習俗解釋臺灣年俗

文 / 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過年了,你還在用中國習俗解釋臺灣年俗嗎?你知道臺灣過年有哪些象徵吉祥的飲食習俗嗎?除了民俗亂彈之前分享「過年的由來」,也讓我們一起來看民俗學者林茂賢教授如何詮釋臺灣年俗吧!

» Read more

過年放假,神明也宣布停止上班上課

 過年放假,是許多人暫時獲得喘息機會的日子,就連神明也不例外,年假時間還特別長,過年前一週就率先宣布停止上班上課。比較特別是,在台南府城與安平地區,每到農曆12月24日前後,都會舉行送神儀式,宣布「關閉辦公室」,封印大門,收起「公司章」,還要廟務人員抽籤留守,過年期間暫停救濟世人、教化百姓的「業務」 […]

» Read more
1 ...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