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青年會議專輯|臺灣降駕型家將「乩將」之探究——以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為例

圖文/李佩儒(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無形文化資產組)

狹義的來說家將特指,什家將、八家將、六家將…等陣頭;廣義的說,家將型陣頭泛指「由人經由開臉(畫臉)、著神服、戴神冠,扮演神的一種陣頭。其目的是驅逐瘟疫、捉拿鬼魅、除煞保安。在出巡過程中,為了不讓鬼魅識破其由人扮演,故出陣過程中必須噤口不語,出陣前也必須堅守神明吩咐的紀律(如:吃素、戒女色…等)。」家將陣的本質並非藝術表演,而是宗教性甚強的扮神陣頭。

台灣家將文化的發源地為台南白龍庵,其有五個家將堂部,但僅有如意增壽堂與如姓慈敬堂傳承至今,由於先賢凋零,目前很難再見白龍庵家將出陣。然而,家將文化卻不因此熄滅,它隨時代演進,在不同地區開枝散葉,發展出除了什家將、八家將以外的官將首、五毒大神、十二家司、十三太保、二十四司、三十六官將…等不同組織的家將型陣頭。

三十六官將

三十六官將

五毒大神

五毒大神

關於家將陣研究的著作非常多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個種類:

1、家將淵源與派系研究。

2、家將陣法與民俗體育相關研究。

3、家將的臉譜彩繪與衣著之藝術研究。

4、家將與青少年發展之心理研究。

5、家將教育與行銷研究。

綜觀上述,都是為臺灣家將文化立下根基的重要作品,但是,若不把家將在體育學、藝術相關研究、心理學與文創行銷相關研究納入討論的話,家將的民俗相關研究確實較少。而目前民俗學界對於研究家將的研究,大多以派系與淵源來作討論。然而,以派系來做為區分有時過於膠著於正統性與歷史溯源之問題,常常是多篇文章討論同一件事情,反而模糊家將的核心價值與存在意義。本篇論文試著跳脫出派系與淵源的角度,用另一種方式觀察家將;筆者發現在種類不盡相同的家將文化裡,卻擁有同樣的特質:「降駕」。

吉勝堂什家將

吉勝堂八家將

家將「降駕」的特質,已有被國內外的學者討論並說明其對家將的重要性,但是在前人的研究中,卻沒有一個專有名詞定義擁有此特質的家將,因此常使人誤會所有家將都會降駕,又或者忽略此特質在家將文化中的重要性,為了使研究脈絡更清晰,筆者將具有降駕特質之家將取名為「乩將」,文中亦將「乩將」釋義,並說明祂亦乩亦將的特質。同時,筆者以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為案例,該團為高雄最古老的家將團,也是典型的乩將團,列舉乩將團從出陣前直到出陣結束,共有二十三個儀式與禁忌,其受到降駕特質所影響的層面為何?除了儀式與禁忌受到乩性質的影響之外,筆者也觀察到乩將眾多外顯與內化特性,是在建立在乩文化的脈絡上,乩文化也確實影響到將團的傳承制度。

筆者試圖提出與以往的家將研究不一樣的觀點,觀察家將文化裡的乩特質,說明乩文化影響將文化的程度,潛移默化地發生在將團的各種環節,透過吉勝堂的案例可以更加理解「乩將」一詞的內涵,提高乩將定義的精準度。期望該篇文章可以提供家將之民俗研究更多元的觀點。

*本文為「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摘要,歡迎報名參加會議。

民俗亂彈-01歡迎訂閱民俗亂彈粉絲專頁

One comment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