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禍記憶與年節傳說

你覺得過年前發生震災只是偶然嗎?會不會在歷史上某個時間點就曾有相近的案例? 年節傳說鮮少是個人的災難,而是集體、大規模的災難。年節的習俗,就是在災難過後,以重現禦災的方式來紀念這個劫後餘生的日子。
文:楊玉君/圖:劉家豪
農曆年前台南發生了大地震,造成了大規模的災難,以及無數天人永隔的悲劇。震災本身已經夠令人震驚了,發生的時機又在人人準備啟程返家過年之際,許多因此破碎的家庭,與得以團圓的幸福形成強烈反差,令人不勝唏噓。
然而,年節的歡慶與災禍的悲苦卻不是性質截然相反的兩件事!
過年過節,大家都以放鬆、慶祝的心情來面對。豐衣足食、喜笑娛樂,以致於眾人誤會這原本就是個歡慶的日子。但是,如果我們回顧節日的傳說,會發現許多節日紀念的是「劫後餘生」。
前此,民俗亂彈曾推出一篇〈過年的由來│追溯一段臺灣人神相挺的古老故事〉,討論了與過年相關的陸沉傳說。所謂「傳說」,在民間文學中指的是對歷史上的某件人、事、物提出的解釋的一種散文體敘事。凡解釋過年、過節的相關故事,都屬於傳說的範圍。不管過年的傳說主角是年獸還是燈猴,故事的背景都是災難。事實上也不僅限於過年,許多年節傳說都以災難主題為敘事背景,例如即將到來的元宵,鹽水放蜂炮與苗栗炸炮城的傳說都與瘟疫相關,平溪放天燈傳說是為了示警盜匪入侵。而相傳中秋月餅中藏紙條,目的在傳遞起義的訊息。這些年節傳說鮮少是個人的災難,而是集體、大規模的災難。年節的習俗,就是在災難過後,以重現禦災的方式來紀念這個劫後餘生的日子。
然而當災禍的記憶因時日久遠不再清晰,原本紀念重生的儀式,避災的成份逐漸淡化,就被人們轉化成祈福的積極意義。年獸的故事中,貼春聯本為驚嚇年獸,現在我們反而把貼大紅色的春聯視為喜氣洋洋的象徵。號召軍事行動的月餅,其功能也轉化為團圓的吉利象徵。
如果有人想從歷史考證去追溯究竟是某年某次災禍造成節日的起源,必然會徒勞無功;因為傳說只是「解釋」節日起源,並不「等於」節日起源。想用倫理觀念來批判故事情節,只怕也是劃錯重點。因為年節傳說反映的不是歷史事實,而是認知歷史的心態。我們應關注的是為什麼人們以災禍來詮釋年節起源?是否在生活艱困的時代,每一年都是一次又一次與惡劣環境或人事鬥爭、成功存活的結果?年節也就是週期性的紀念得來不易的平安日子而已。
這個猴年,在為地震受災的人深致哀憫的同時,我們比以往更有理由來認識年節傳說的意義,細數自已所擁有的福祉,並善自珍惜。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