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智慧:人會選擇或決定離世時間?

文: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生死關很難勘破,因為一般人並不了解死亡為何事。雖說生老病死為人所必經,其中唯以死亡最難理解。大家都知道,生命如同花開花落,有生必有死,人生難逃一死,死亡卻是人類經驗(human experience)中,最最無從累積經、傳承經騐,我們雖然有機會長輩或親友的死亡,但我們無從經歷死亡本身。恰恰宗教與民俗是不同信仰者與不同民族累積死亡經驗的場域。

我母親在今年觀音誕那日清晨往生,我出家的小妹打理助念和作七功德法事的安排,才發現七七圓滿之日竟是佛祖誕,又同時是母親節。先前家人因正好有家族聚會,子女,孫子女和曾孫子女,都來看過她老人家之後,我母親第二天清晨就往生了。

告別式之前,我一位學生來拈香弔唁,他家幾代經營葬儀社,我跟他談及我母親過世的時閒以及滿七是佛祖誕的事,他說依照他長期處理死亡的經驗,人是會自己選擇或決定離世的時間的。這說來很玄,一般人的認知是生不由己,死亦萬般不由人,這是大家承認有一個超乎我們之外的力量在主宰我們的生死,民俗上所謂:南斗註生,北斗註死,很多人也相信閻羅王手上有一本生死簿,載明每個人陽壽多寡,何時該終。但是站在人的靈性的角度來說,人終有一死,但確切的時間點,我心自知,自會拿捏。

有關死亡的時間點,民俗上有一個說法是,清晨過世的話,表示亡者要留飯給後代吃。漢人是農業民族,以米維生,吃飯確實是很重大的事。

宗教裡有更多的生死智慧,民俗管的是肉體的壽命,佛教徒在乎的是靈性的慧命。作為佛教徒,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何面对臨終一刻,心性仍能请楚明白,心不慌乱,意不颠倒。

我母親往生之前半年多,身体已經很衰弱了,卻還是牽掛兒孫,我勸她多唸佛,她還說她唸佛都念在心裡。或許是她累世的福德因緣,讓她在家人的環繞下,得以善終。累世的資糧,此世的修持,都是慧命之所繫,能夠知曉明白的或許就是那本自清明的覺性。南無阿彌陀佛。

*民俗亂彈版權聲明與投稿須知*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