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中人與神的緊密互動:談「九庄大道公」香火觀及儀式體驗
新北市民俗「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是淡水、三芝一帶重要的民間信仰,地方俗稱為「八庄大道公」,所謂的「八庄大道公」是指原由八個庄頭輪值供奉,後來才發展成九個庄頭輪值,所以又有「九庄大道公」之稱。這九個庄頭為淡水街庄、中田寮庄、水梘頭庄、北新莊庄、草埔尾庄、土地公埔庄、埔頭庄、灰磘子庄、林子街庄,每一庄再分為若干個角頭參與輪值,例如去年(2020年,農曆庚子年)是由淡水街庄值年,淡水街庄再分為淡水街、水碓、沙崙,9年前淡水街庄的爐主出身沙崙,因而輪到水碓值年,這是水碓相隔27年再次值年,今年(2021年,農曆辛丑年)則是由中田寮庄值年。
「九庄大道公」的信仰源起有中田寮庄蔣家與白礁慈濟宮兩種說法,一般認為是清乾隆6年(1741)先民自泉州白礁慈濟宮奉請保生大帝香火來台,最初僅供奉一只保生大帝香爐,香爐安奉於福佑宮,清乾隆47年(1782)福佑宮重修而移到今日北投里水源地,清嘉慶元年(1796)李臣春奉請保生大帝香爐前往忠田寮庄,香爐安奉於忠田寮庄的演戲埔,清嘉慶7年(1802)粧塑保生大帝金身。保生大帝原由忠田寮庄李家供奉,直到清咸豐5年(1855)李媽諒倡議規劃,開啟了八個庄頭輪值的制度,忠田寮庄與水梘頭庄原屬同一庄,因而最初參與輪值的庄頭共有八庄,但隨著忠田寮庄李家分別於清光緒11年(1885)李貽電與李宗炳中舉、清光緒17年(1891)李宗聘中舉,忠田寮庄李家便有意單獨成為一庄參與輪值,因而在清光緒19年(1893)正式形成九個庄頭輪值,這九個庄頭因為保生大帝信仰,人群間的互動使庄頭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直到今日「九庄大道公」仍維持著爐主制度,由爐主奉祀保生大帝,負責日常上香,每年農曆3月16日一早進行交接,值年爐主迎請爐主香爐、天公爐、神像等器物前往值年庄頭,農曆3月17日在爐主厝進行安座與犒大爐儀式,這一日也選出新的爐主。爐主香爐與天公爐安座後,至此兩個香爐將於爐主厝內一年,只有爐主才能上香祭拜,直到隔年農曆3月15日祭典,爐主才會將爐主香爐與天公爐請出爐主厝,提供信徒上香祭拜。
「九庄大道公」信仰具體反映臺灣民間信仰對於香爐的重視,香爐的重要性表現在祭祀時可以有香爐而無神像,卻不能有神像而無香爐,甚至許多祭祀場合中僅有香爐,因為香火能使神靈存在,人對於神靈的信仰建構在靈力的交感期待,人神之間經由香火儀式緊密地聯繫起來,在香火儀式中,香爐是不可或缺的用具,香爐作為神靈與人的中介物質,實質的香爐往往代表無形的神靈在場,可以讓人更接近神靈,「九庄大道公」信仰最初只有爐主香爐,爐主香爐安奉於爐主厝中,寓意保生大帝整年駐駕在值年庄頭中。
臺灣民間信仰觀認為人與神靈之間互惠,受人香煙祭拜的神靈更有能力去庇佑人的祈願,感受到神靈眷顧的信徒在每月的初二、十六舉辦犒軍,「九庄大道公」信仰分別在爐主厝進行「犒大爐」,在值年庄進行「犒軍」。「九庄大道公」信仰的九個庄頭規模、大小不等,去年淡水街庄有許多的里,因此每個里輪值一次犒軍,犒軍當日里長要去爐主厝迎請保生大帝、中壇元帥、黑虎將軍神像,以及五營旗與執事牌,在迎請回里內會舉行遶境,保生大帝請到里內後進行犒軍,隔日再請回爐主厝,人們在與神像互動的過程中,保生大帝因此融入地方的社會網絡,作為社群的一分子,成為人際關係的一環,人與神形成共同體,信仰使人們認同並認真經營所依戀的家園。
【儀式體驗活動】
2021年12月4日至5日民俗亂彈將舉辦「新北市民俗文化資產教育推廣活動」,4日將安排北管體驗,帶領民眾在淡水南北軒親身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5日將前往中田寮庄的爐主厝,參與地方的犒軍,先帶領大家導覽爐主厝,從爐主厝內的陳設了解臺灣民間信仰的爐主制度、香火觀念,然後從旁觀察犒軍儀式,希望民眾在參與活動中近距離探索民俗祭典活動,涵養關愛地方社會,使我們與土地、與在地文化之間的關係更為親密。
「新北市民俗文化資產教育推廣活動」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1jdPPwpCwWjdh97X9
指導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協辦單位|淡水南北軒、民俗亂彈、豐饒文化社
第一場|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文化介紹
活動日期|12月4日(週六)18:30-21:00
活動地點|淡水區仁愛街15-4號(水廠土地公旁)
第二場|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犒軍導覽
活動日期|12月5日(週日)13:30-15:00
活動地點|新北市淡水區忠寮里演戲埔腳3之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