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思維】孰為「邪教」?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近日,Netflix推出原創犯罪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內容涉及韓國幾個新興宗教團體領導人之陰暗面,很快地引起大眾的討論,也聯想到曾經引人議論的臺灣宗教、靈性修持團體。因為傳教爭議,甚至部分有觸犯法律之嫌,公眾很快地標籤化為「邪教」,但到底「邪教」是甚麼?

「正邪」之分,自古至今從未間斷,政治團體的敵對自不待言,宗教團體之間的對立,更是簡單鮮明的好招牌。然而,「正」、「邪」之分,經常因時空環境而變,昨日之「邪」,成為今日之「正」,反之亦然,其背後牽扯諸多政治、文化、宗教脈絡。

一個重要的關鍵點,誰來定義「正」、「邪」?

釋迦牟尼建立佛教僧團時,被印度主流婆羅門教視為異說而排斥;耶穌宣揚基督之說,被羅馬帝國視為異端,為避免他的教團勢力坐大,乾脆捉來釘死在十字架。諷刺的是,耶穌死後發展的天主教在歐洲壯大後,建立教廷組織,又開始將基督新教視為異端,加以聲討迫害。當然不要忘記,臺灣戒嚴時期,一貫道長期遭受取締打壓,至解嚴後方休……。

生命皈依的道路,原本複雜幽微,以個人之有限性,要論斷他人選擇之方向,原本即需高度警覺留心,以免以偏見圓,助長我慢;一旦加上「權力」的運作,率性定義「正邪」,那就很容易造成殘酷的生殺爭戰。

據稱德國薩克森邦政府文化廳,為免民眾盲信,制定提供一個「邪教檢查表」,不過有一些是模擬兩可的,就以前面的兩條而言:

1. 在這個團體中,你彷彿能找到過去一直在尋找的東西,他們非常清楚,什麼是你在找尋的。

2. 當你一接觸這個組織,你對世界萬物就有了全新的看法。

但這真的是可以用以判斷「邪教」的標準嗎?有朋友參加過一些靜心團體或宗教團體,常常會有類似的感觸,你會認為自己是誤入「邪教」嗎?

邪教檢查表全文翻譯請參見:http://www.richyli.com/column/sect/sekt_checklist.htm

我們很容易陷入「正邪」之分,但得留心這種簡單的二分法,是出於自己清明的判斷,或是個人偏執的滋長?在我們生命的侷限前提下,讓你我心中多留下空位,以待未來印證,也可以有更多生命探索的可能。

當然,與其分辨正邪,不如反求自心所在,在眾聲喧嘩的世界,是否能保持靜心觀照?在「上人滿街走,大師多如狗」的現在社會,是否能夠自我作主、安在當下?認出原本具足的「神性」。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