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地下道│大甲媽進香在彰化「主戰場」

13072678_10205439954472347_1456305045822567546_o

大甲媽祖進香隊伍進入彰化以後,常有大量搶轎情況,行經民生地下道時,經常人滿為患,成為大甲媽祖進入彰化的最大特殊景點。過往曾為解決搶轎紛爭,在此地會交由警方扛轎。2015年起,彰化縣政府秉持警方專業與行政中立原則,不再協助扛轎,但仍部署大批警力維安。(民俗亂彈特約攝影:劉家豪)

文/卓佳賢(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生)

每年大甲媽祖進香經過彰化市皆有熱鬧不凡的人潮活動,當媽祖鑾轎過大肚溪進入彰化市之後,便會在市區內繞行大小廟宇。其中,大甲媽鑾轎在彰化市巡繞時,最具知名度且每年均會因此登上社會版面的地方,無非是「民生地下道」,可謂是大甲媽祖進香在彰化的「主戰場」。

大甲媽鑾轎在彰化市區內繞行時,由於沿路常有熱情信眾在路口或街道上燃放大量鞭炮與高空煙火,藉此阻擋媽祖鑾轎前進,使鑾轎能在當地多停留一些時間,一則以凸顯與大甲媽祖之間的信仰情感,二則以希望大甲媽祖的靈力能在當地停留擴散。傳統民間說法中,大甲媽祖行經當地後,經常會帶來「雨水」與「豐收」,讓媽祖停留久一些,不僅祈求福運,也有留下信仰能量的精神意念。這種屬於「傳統式」、「文雅式」的搶轎儀式,常導致大甲媽鑾轎前進速度緩慢,也使表定時間推遲許多。故此,當大甲媽鑾轎抵達「民生地下道」時,業已子夜十二時至一時左右。

雖說夜已深,但往往現場都是人山人海,畢竟是媽祖剛進入市區的首站,愛看熱鬧的民眾群聚在民生地下道周遭,早早卡位以取得最佳觀賞位置。另,警察也為此會設下路障進行交通管制,封閉民生地下道,以及淨空民生路與三民路交叉路口,以便讓大甲媽鑾轎能快速衝出民生地下道。

當然,鄉民們熬夜擠在地下道外緣的兩側,並非只是為了等候大甲媽鑾轎,而是大家心照不宣地想要一睹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盃生死格鬥大賽」。在現場,佈滿層層大批警力,看熱鬧民眾在封鎖線外與警察對望,顯現出既熱鬧又肅殺的詭局氛圍。有時,黑衣人士則群聚在民生路上,看似是來湊熱鬧的鄉民,卻又不進場卡位,爭取良好觀賞位置,有經驗的民眾便「了然於心」,低頭快速經過黑衣人士們。

三十六執士出了地下道,整場的情緒被炒熱到最高點,民眾紛紛拿出手機、相機,伸長了手,只為了能拍到橋面即將衝出地下道的媽祖鑾轎。媽祖鑾轎過了民生地下道之後,走進三民路,所有民眾紛紛往前移動跟隨媽祖,現場非常擁擠,如摩肩擦踵般一波一波被擠向媽祖鑾轎。此時,忽然前方發生騷動,有黑衣人士欲接近鑾轎,即被CID(刑警)遏制。這種搶轎風波每年都上演,因此大家也就見怪不怪,畢竟在重重警力以及CID的嚴密保護下,「搶轎」只是個名詞罷了。就在此時,好幾位黑衣人士與警察發生衝突,隨即就被架開,雖然發生肢體衝突,但這裡是「民生地下道」,充其量只是個正常能量釋放而已,雖然耳邊聽到黑衣人士們在罵警察竟然先動手打人,但民眾繼續往前追著媽祖鑾轎跑。接著,前方出現不明物體丟向警察,仔細一看竟是鳳梨、三角錐,黑衣人士發起第三波攻勢,向警察衝鋒。路邊的水果攤,其水果被當作武器砸向警察,而攤位則被掀翻,原本想賺這媽祖財,卻遭池魚之殃。再接著,出現第四波衝突,警方與黑衣人士扭打,原先跟著媽祖前進的鄉民們,紛紛擠向前拿起手機錄影拍照,終於看見傳說中的搶轎衝突。然而,卻突然火光四起,黑衣人士拿起信號彈攻擊警察,原先擠向前的鄉民,卻慌忙地退後。而有位警察似乎被燒到跌坐在地,同伴連忙救出並照看傷勢。雖然黑衣人士發起數波攻勢,終究被優勢警力壓制而無以為繼。

「民生地下道」乃為每年大甲媽祖進香的熱門「警」點,也是彰化「主戰場」。現場觀看民眾個個醉翁之意不在酒,雖然是觀看大甲媽祖衝出地下道的奇景,實則是期待「武鬥式」的搶轎衝突。

編按:大甲媽祖進香過境彰化時,因為信徒熱烈的反應,長期以來引起各角頭不同類型的搶轎文化,風格各異,形成特異民俗。除了卓佳賢本文於2016年現場報導之外,彰化市的搶轎文化早有精彩研究論文出現,可參見由鍾秀雋所撰,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http://www.ntl.edu.tw/public/ntl/4216/%E9%90%98%E7%A7%80%E9%9B%8B%E5%85%A8%E6%96%87.pdf

編輯室:除了搶轎與觀賞搶轎的人群以外,大甲媽祖進香期間的人們,總是充滿關愛、分享與喜悅,或許,這就是大甲媽進香「人滿為患」的秘密所在。以下圖片感謝劉家豪提供。

12970873_1177069025645596_2346352465556468532_o12977228_1178194285533070_7759108100129856999_o12916991_1176517439034088_6869031605328695424_o

民俗亂彈-01歡迎訂閱民俗亂彈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投稿。歡迎各界投稿分享民俗大小事,來稿請寄:think.folklore@gmail.com

2 comments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