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首三足南投陶:臺灣傳世香爐的經典代表

圖文:盧泰康、李建緯(書摘)西螺福興宮所藏「太平媽南投陶香爐(1872 年款)」,則是首度結合了明朝宣德「獅首耳爐」中的立體浮雕獅首裝飾,以及仿商周青銅器的錐狀鬲式三足,成為了南投窯產品中最具自身特色與代表性的香爐造形。

» Read more

廟前人頭高掛,廟內匾額立即崩落──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的神奇故事

由於媽祖示警,街上眾人才能奔走他處,免於一難;相傳當義軍將人頭與義旗移至王爺廟前時,前殿牆壁也立即剝落,警示災難即將發生;果不其然,當日軍進入西螺後,看見人頭懸掛在王爺廟前,當即焚街毀廟。

» Read more

聽冊講故事:民俗年畫中的仙桃是乳房的象徵嗎?

在台灣民俗圖繪當中,經常出現許多特殊的吉祥圖案,或是在許多年畫當中,常常會看到各類不同的故事,你都能知道是甚麼嗎?比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壽桃,或是桃子的圖案,有人說這是女性乳房的象徵,為何會如此呢?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民俗圖像,個別有何意涵?民俗亂彈這次邀請到在這方面研究相當深入的民俗學者,楊玉君老師來 […]

» Read more

你合意什麼寸尺?臺灣日常生活裡的尺寸民俗學

文/謝奇峰(西佛國作者)對尺寸使用特別用心,是臺灣民俗裡相當重要的文化觀念。

» Read more

首部工藝家族史:府城五代粧佛世家傳奇

府城四大名佛

文/謝奇峰/新書摘錄/蔡家所雕塑的大尊神明佔府城廟宇的數量最多,通常被安置在正殿神龕的重要位置,粧佛成就輝煌,知名度最為響亮,尤以大廟宇皆以有其作品為榮。發展版圖由南到北擴展至全臺灣,為我們留下來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

» Read more

圓桌爐議:探求六房媽過爐的基本精神

徐雨村(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博士)每次過爐都是由地方人士歷經多次的會議討論協商、集思廣益、檢討得失、不斷精進的結果。

» Read more

期盼發揮學科的社會功能:兩本青年論集書序看見臺灣民俗學

文/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至盼民俗學界的青年學者也能以發揚民俗的價值為己任,使大眾能重新認知傳統智慧中與自然和諧共處、心靈有所依歸的民俗精神。

» Read more

李豐楙教授推薦《受眷顧的土地》:南北巡狩五年到,彰顯臺灣王爺信仰多樣性

文:李豐楙(政治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南為南鯤鯓五府千歲(五王)、北則馬鳴山鎭安宮「五年大科」,許多庄廟就會選擇參與其一,難免也有重叠的,故有南巡與北巡的説法。

» Read more

站在土地上成為我們:評介林茂賢《大廟埕》《戲棚腳》套書

文/林和君(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在戲棚下站久了,那不只是你的,不只是觀看者,更成為了他們,就讓民俗引領我們回到那豐饒的文化裡。

» Read more

佇在大廟埕戲棚腳:我仍堅持理念也繼續站在這裡

文/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讓我引以為傲的是,當年的理 想始終未曾改變,至今我仍堅持理念,也繼續站在這裡。

» Read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