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遇十絕陣:莫追殺民間信仰這盞萬年香火

文/郭喜斌(地方文史工作者)民間信仰有其一定的儀軌,它並不是像外教人士所想的,可改可替的事情。

» Read more

反思無形文化資產│吃飯擔可以是五年千歲遶境的代名詞嗎?

文/郭喜斌 (資深地方文史工作者)近年不管官方還是地方宮廟,一直把「吃飯擔」這個名詞,當作馬鳴山五年千歲的無形文化資產,替代「元月十五日王爺公元宵禳災祈福遶境」的民俗用語。

» Read more

保留一絲尊嚴的餘燼:別把瀕臨消失的民間信仰當做頭號目標

文/郭喜斌(地方文史工作者、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作者)不能尊重民俗的人,他們還會尊重民意嗎?民俗信仰是穩定社會的力量,相信他們都懂。燒香燒金是信徒對所信仰的主體──神明──的連結和謝程。我們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仰賴「火」的程度,跟水和空氣一樣重要。

» Read more

古代重藝輕匠,今日卻連藝也不被看見:一起走找臺灣廟宇藝術風華

《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不止是一本工具書,希望能經由它,讓更多人願意回頭看到家鄉那座公廟的藝術,找回昔日那個「重藝」的光華。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