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扛出家鄉味:學甲香蜈蚣陣的困局挑戰與自我印證

圖文:李啟嘉(高中教師,台南學甲人,旅居基隆)在上白礁、學甲香的香路上,沿途各家各戶信眾擺設香案迎接,從市區到郊野,一例如此。據我個人觀察,鄉人擺設香案的習慣,歷經多年無所減退,讓人深為感動。 

» Read more

廟前人頭高掛,廟內匾額立即崩落──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的神奇故事

由於媽祖示警,街上眾人才能奔走他處,免於一難;相傳當義軍將人頭與義旗移至王爺廟前時,前殿牆壁也立即剝落,警示災難即將發生;果不其然,當日軍進入西螺後,看見人頭懸掛在王爺廟前,當即焚街毀廟。

» Read more

好義從風──西螺武林俠義與匾額故事

國家重要古物──「好義從風」匾

楊朝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好義從風」匾是道光13年(1833)懸掛於福興宮至今的既存古物。講述著西螺義勇助官平亂的事蹟,因形制特殊,又關係重大歷史事件,在民國108年(2019)7月4日成為雲林縣第一件經文化部指定的國家重要古物。

» Read more

婚姻道場,迴聲頻響──電影《修行》雜感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教授)
電影<修行>劇簡意深,適合身處婚姻內翻滾者,也適合在婚姻外觀望猶疑者,因為婚姻即修行大道場;電影<修行>適合追求靈性修持者,也適合尋常世俗男女,因為柴米油鹽、愛恨情愁方為真修行。

» Read more

年頭送災年尾空、立春補運好年冬:過年補春運的儀式意涵

圖文/張靖委(民俗亂彈編輯)北部所見的補春運會在儀式最後剝福圓殼,寓意脫殼重生與圓滿,這些舉措無一不是在幫助人們渡過生命的關卡。

» Read more

儀式中人與神的緊密互動:談「九庄大道公」香火觀及儀式體驗

新北市民俗「淡水三芝九庄輪祀保生大帝」是淡水、三芝一帶重要的民間信仰,地方俗稱為「八庄大道公」或「九庄大道公」,是由九個庄頭每年輪值,直到今日「九庄大道公」仍維持著爐主制度,由爐主奉祀保生大帝,負責日常上香,每年農曆3月15日舉辦祭典、16日爐主交接、17日安座,每個月的初2、16日在爐主厝進行「犒大爐」,值年聚落進行「犒軍」,信仰與儀式深入影響當地人的作息,一代傳承一代,成為地方的傳統。

» Read more

神明買柴建廟講誠信:民間信仰建廟神蹟的講述邏輯

文/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這些建廟神蹟,雖然具有虛構性質,卻表現著地方人們與神靈之間真摯的情感互動,而每個講述者在重複講述這樣的歷史情境時,大多認知為真實記憶。

» Read more

邢王大戰李王:談民間傳說中的神靈交戰

文/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神鬼交戰或神佛鬥法傳說表現著人們對神明威望的尊崇情感,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往往建立在神靈事蹟傳頌上,講述者將之視為地方榮耀,同時也是以神性象徵人性、見證人心,用以檢證生活世界中的生活道理、文化觀、道德觀等生命課題。

» Read more

三角湧迎尪公.橫溪第一迎

三峽與臨近的鶯歌、樹林、大溪,每年農曆八月至農曆九月許多聚落會舉辦尪公年例,早期尪公年例是由橫溪開始,之後尪公一庄過一庄,在各庄頭受到人們迎請、祭拜、看戲,戰後許多聚落受到統一祭典政策的影響,年例集中到農曆8月15日舉辦,橫溪仍維持農曆8月26日迎尪公,受到地方家族競合、開發歷程的影響,橫溪的尪公年例具有地方的特殊性。

» Read more

字紙亭敗地理:斯卡羅豬朥束社崩解的漢人風水傳說

(圖文/張靖委)在屏200縣道旁有一座磚砌的古老「聖蹟亭」,地方俗稱為「字紙亭」,這座字紙亭圍繞著關於斯卡羅豬朥束社的傳說,地方流傳斯卡羅豬朥束社是受到風水的庇蔭,豬朥束山的山形像是猴子,射麻山的山勢像是象鼻,象鼻啣港口溪水餵食猴子,使得豬朥束山下的豬朥束社不斷勢力壯大,於是興建字紙亭破壞這個風水。

» Read more
1 2 3 4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