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宋光宇】使一貫道得以掙脫黨國威權打壓的重要推手

文/宋光定(文化工作者、宋光宇胞弟)當初光宇擬定的策略是用學術論文證明一貫道不是外界所知道的邪教,新聞媒體自然會當作重要新聞來處理,然後拉攏與國民黨的關係,當國民黨吃到甜頭之後,他們自己會想辦法給一貫道一個圓滿的交待。

» Read more

魚夫真的懂臺南嗎?速讀西羅殿送天師用對話取代對立

圖文/謝奇峰(臺南地方文史工作者)當無知對立取代對話,失去的恐怕是民主社會最重要的價值。

» Read more

西螺福興宮的宗教文化創意產業及其運作模式

文/柯光任(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體認宗教存世宗旨,使文化得以獲得關注、深化與良好發展,或許才是宗教組織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

» Read more

百年將藝顯神威:嘉義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八家將堂慶前記

今年(2018年)慈濟宮振裕堂八家將適逢建堂百年,目前正緊密籌備百年平安大巡慶典,將集結嘉義在不同時期成立的「振」字各堂,具有相當的時代與傳承意義,意圖共振「家將窟」的魅力與振字八家將的神威。

» Read more

臺馬王爺信仰交流紀實(四)臺灣最強文化外交是民間信仰

圖文:洪瑩發|當臺灣內部還在討論台灣的競爭力與實力如何?還在自怨自艾小國寡民,臺灣民間社會已經透過宗教文化交流走出臺灣,開展文化軟實力與國民外交

» Read more

臺馬王爺信仰交流紀實(三)馬來西亞禮斗清醮與五營組

圖文:蔡承甫(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生)嘗聞禮失求諸野,道長們與五營組在法儀的安排與口音的表達,都盡量保有原鄉的樣式,我想這就是此言之意。

» Read more

臺馬王爺信仰交流紀實(二)王府行儀跨國輸出與在地化

圖文:王乃正(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本次跨越國境到達馬來西亞,氣候、風俗、社會都是需要因地制宜,而因地制儀,必須適應當地文化,進行調整。

» Read more

臺馬王爺信仰交流紀實(一)馬六甲清華宮與佳里金唐殿跨國文化互動之緣起與籌備

(圖文:吳筱婷、王乃正、張耘書)臺灣臺南佳里金唐殿與馬來西亞馬六甲干冬清華宫,於2018年展開一系列的互訪與交流活動,並在暑假期間,有著一系列臺馬信仰文化交流,開啟兩地王爺信仰緣分與互動

» Read more

【讀者投書】臺中無形文化資產可以權謀但歷史不容扭曲——大屯十八庄信徒的心聲

圖文/元澈(十八庄信徒、玄奘大學宗教所畢業)無形文化資產應該是要保護民俗能夠自在地在地方社會傳承,而不是用學者錯誤的理解與文化局的立場偏見,來凌駕於地方信仰之上。

» Read more

佇在大廟埕戲棚腳:我仍堅持理念也繼續站在這裡

文/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讓我引以為傲的是,當年的理 想始終未曾改變,至今我仍堅持理念,也繼續站在這裡。

» Read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