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發揮學科的社會功能:兩本青年論集書序看見臺灣民俗學

文/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至盼民俗學界的青年學者也能以發揚民俗的價值為己任,使大眾能重新認知傳統智慧中與自然和諧共處、心靈有所依歸的民俗精神。

» Read more

臺灣人成神:小南城隍廟的鴨母王朱一貴

圖文/阮偉華(一步之距就出走版主)現今出任小南城隍廟主神及二城隍者,信仰者普遍認為就是朱一貴,便無庸置疑。

» Read more

中元普度的由來──訪鍾昂翰道長筆記

圖文:楊秀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生)中元節的思想基礎,其實是來自於地官赦罪。

» Read more

咸豐三說到今(tann):艋舺龍山寺蘭盆勝會的械鬥記憶

圖文/張靖委(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這些與械鬥歷史有關的祭儀使得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不僅有著歷史意義,更具獨特性。

» Read more

鬼有所歸乃不為厲──電影「粽邪」搶先看

文/謝宗榮(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負責人)劇中執行送吊煞儀式的角色主要為鍾馗爺、法師(道士),除了法師由演員扮演之外,其他諸如法器、符令、壇場等,幾乎都取自中部地區「道法二門」正一道教所屬,具有相當高的真實性。

» Read more

越境升堂解冤厄:府城四聯境普濟殿南巡紀行

圖文:鍾承翰(輔仁大學歷史系學生)每個參與者就像是王爺底下奉命犧牲的部將,勇者無懼。或許,每次能參與在儀式之中,榮耀主公、為主公付出,就是每個人的熱情所在。

» Read more

從《鬼仔神》看臺灣現存神社的文化意涵

文/游牧笛(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生)無論是哪個體系下的宗教信仰,都隱含著「人心」所嚮的憧憬。

» Read more

以恐懼為食、以神為樂:推介以碟仙為主題的小說《鬼仔神》

文/温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懂得恐懼,才能勇於面對挑戰,才會對眼前諸多有形與無形世界產生警覺,藉此堅定信仰,強化生命經驗當中正向且光明的精神,鍛鍊心靈力量。

» Read more

勸飲迷魂湯,轉世斷苦根:孟婆湯的由來

文/王見川(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明中葉出現陰間鬼魂投胎前要喝湯,喝完就無法回到陽間的說法。在此基礎上於明末形成迷魂湯的說法。

» Read more

尋找臺灣草根英雄林爽文

圖文/張凱惠(林爽文研究者、也品文藝工作室負責人)林爽文事件並非單一突發事件,而是獲得許多有力家族的支持,並且累積自朱一貴超過一個世紀的反清能量。

» Read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