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落雨透清明:鞭春牛與一則春牛的故事

文/温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新春蓬勃的生命力意象,廣泛潛藏於臺灣日常生活當中,是每個人對展開新氣象、邁向新生命的重要心理投射,很難被割捨抹滅。

» Read more

節日文化都是複合傳承:你會分辨清明、寒食與上巳嗎?

文/溫宗翰(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民俗亂彈執行編輯)從古至今,不同地方無論是清明、寒食或上巳的節日文化,都不是只有慎重追遠這麼簡單,還有利用此時節外出踏青,在掃墓過程中祈求生命順遂、追求作物豐收等,具有年度最豐富的春季儀式意義。

» Read more

府城迎春牛:關於歷史經驗、新興節慶與文化資產的省思

圖文:蘇峯楠(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對一項人文活動判定其是否為「民俗」或文化資產,並不只是要單純區分或審視是否符合定義而已,而是要確認其與人群及社會保持著什麼關聯,並進一步探究背後歷史變遷、社會發展、人群活動的原理與意涵。

» Read more

求神救牛│松柏嶺下車路庄的農民情感與拜粟埕儀式

雖然是小小的地方性例年祭典,背後卻有著人們的努力、對神的信仰與對動物的情感,也許現代人會認為「求神救牛」的動機有點誇張,但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農耕時代,人生病只能求神,辛勤耕作的牛就如同家人,更何況愛貓狗如子女手足的現代人呢?生病了當然要救! 隨著工商時代的轉變,地方性的祭典逐漸縮小,其價值與內涵也逐漸被淡忘,在一片撻伐民俗的社會氛圍中,人們容易忽略民俗儀式背後的情感與文化價值觀,當我們對民俗日漸疏遠、冷感,儀式恐怕也只會漸漸褪色。

» Read more

地震的由來:你知道「地牛翻身」是臺灣本土創生的地動傳說嗎?

以地牛翻身來形容地動,其實隱含著強烈的無奈感,畢竟牛與我們生命相依,生活相惜,雖然莽撞但是善良;臺灣人幾乎不太責怪地牛,也不像日本或中國衍伸「鎮壓」手段,雖然某些地方有強烈的「打地牛」儀式,但我們大多就是樸實堅韌地面對,淡然認份地看待地牛翻身,或許這是我們與牛之間不可分割的情感與彼此象徵的情愫使然吧!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