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度的由來──訪鍾昂翰道長筆記

圖文:楊秀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生)中元節的思想基礎,其實是來自於地官赦罪。

» Read more

一品夫人辜婦媽與節婦黃寶姑信仰

圖文/阮偉華(一步之距就出走版主)不管是皇帝敕封、官員保薦、鄰里舉戴,凡是有功於社會之人,都有可能死後成神

» Read more

台灣鬼仔古:你認識潛伏身邊的鬼嗎?

文/林美容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生命形態的開始。關於鬼的世界,我們何妨看作是人的延續。

» Read more

軍中鬼話的誕生:那些日本鬼與美國鬼與面貌模糊的臺灣鬼

李家愷(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不間斷的軍中死亡事件就是鬼故事生成的來源之一。在漢人傳統民間信仰的觀念中,凡死時無後、乏嗣以及橫死、冤死之亡者,皆屬「非正常死亡」,由於死時負有冤屈,無得報償、開解,或得到適當的儀式善後,是會成為一再出現引發騷動、不安定之鬼。服兵役者,多屬血氣方剛的青年,亡時多無後,即符合成鬼之條件。

» Read more

你知道這些祭品的意義嗎?府城與安平常見普度品的意義解析

圖文:洪瑩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食無三把蕹菜,就欲上西天」,是臺灣常聽見的一句俗諺,意思是指自不量力,也充分表達普度民俗中的祭品意涵,成為民俗俚語的代表之一。普度是臺灣漢人常見民俗儀式的通稱,可能會因為其舉辦的時間、地點、對象、舉辦者、執行者等,而有不同的變化與稱呼,但一般民眾還是習慣性將「準備祭品,祭祀孤魂野鬼」的儀式活動,稱之為「普度」,常在農曆七月與舉行醮典儀式的最後舉辦。

» Read more

我們是這樣請好兄弟吃飯的──府城普度祭祀空間與擺設

圖文:洪瑩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普度的祭品種類繁多,台灣各地區有所不同,不仔細觀察,會以為是無秩序的,但經過較為深入的研究觀察之後,便可發現在擺設普度祭品時,在排列的順序以及祭品的選擇上,有一套屬於民間對於空間秩序的構成觀念,藉由祭品擺放的位置,可以來理解在普度儀式場上的空間秩序與其象徵。

» Read more

誤傷命・白布搭橋引孤魂:說安平港仔尾靈濟殿孤棚祭的故事

圖文:吳明勳(安平地方文史工作者)安平港仔尾社靈濟殿,7月的普度祭典是在農曆7月9日舉行,這一天廟前普度場上會高掛起12盞普度公燈,並於運河旁搭起了高聳的「孤棚」,故靈濟殿的中元普度,又有「孤棚祭」之名,這也是港仔尾社靈濟殿7月普度的特色。

» Read more

丙申年端午特輯(二):你所不知道的臺灣五月節「水陸」行事

這些端午儀式有個人、有家庭、也有社區群體,讓端午節既有個體驅疫治病、健康照護的特徵,同時也有潔淨住家、維護社區安寧的表現。龐大多元的儀式文化,提供各種超自然想像,用以平安度過這個充滿艱險惡疫的時節,有趣是,端午節各項儀式幾乎都與水有關,不僅進出水域,也常在水邊舉行儀式,進出水陸兩大空間之間,似乎也隱含著這個節日的特殊性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