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不勝食賤售四斤:「衝」到政府掠袂著的五年大科

文/洪瑩發(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不管各時代政府怎麼禁,或怎麼介入祭典,對地方而言,謝平安可以合併減省,但五年王四年才一輪,實在不能減除或怠慢

» Read more

藥籤專業知識來源:人神共造的臺灣醫療民俗

陳柏勳(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師)藥籤是人、神與社會共創的文化腳本。求籤者所展演的宗教儀式、中醫藥從業人員應用專業知識對藥籤進行再評估,讓藥籤有其信仰的基礎,也有專業知識的把關。

» Read more

百年聖大爐、萬年永流傳:伸港福安宮過爐儀式

圖文:姚郁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無形文化資產組)將迎接九十年歷史的「聖大爐輪值」信仰當中,信徒不因時代、社會變遷等因素而流失,伸港福安宮運用了爐主制度,讓祭祀圈內的信徒協助廟務及各項儀式慶典,得以維持他的香火及祭祀圈,各村里的信徒彼此之間的情感也更加濃厚。

» Read more

如何只用藤條與刺竹搭建一座全臺灣最大的鞦韆架?談臺灣鞦韆文化及下路頭搭建鞦韆的傳統技藝

圖文: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大多數南島民族或漢人傳統社會使用鞦韆的概念,通常都與祭典活動緊密相關,是屬於祭祀儀式的一環,直到日本時代將鞦韆引入現代教育,以體育活動形式進入臺灣校園,才漸漸剝除他信仰功能的特徵。

» Read more

保留一絲尊嚴的餘燼:別把瀕臨消失的民間信仰當做頭號目標

文/郭喜斌(地方文史工作者、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作者)不能尊重民俗的人,他們還會尊重民意嗎?民俗信仰是穩定社會的力量,相信他們都懂。燒香燒金是信徒對所信仰的主體──神明──的連結和謝程。我們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仰賴「火」的程度,跟水和空氣一樣重要。

» Read more

歲末謝冬敬神祇:鹿谷茶鄉的冬尾戲

文/張譯壬(竹山地方文史工作者)臺灣每逢年尾的「謝平安」祭典,自農曆8月起便在各地逐一展開,這種敬謝神靈整年度庇蔭的信仰傳統,幾乎是各地無一不有。只是對中部山區而言,更為慎重、重視傳統。南投縣鹿谷鄉各聚落,每年是在農曆10月開始到11月初左右進行接力式的「冬尾戲」慶典,讓有茶鄉之稱的鹿谷頓時熱鬧起來,大約一個多月的時間,各庄頭此起彼落地敬祀謝神。

» Read more

五年王的聖誕節:馬鳴山鎮安宮五股謝平安

圖文:黃偉強(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生)馬鳴山鎮安宮位於雲林縣褒忠鄉的馬鳴村,是臺灣五年千歲的信仰中心。五年千歲是什麼樣的神明?為何稱做五年?五年千歲實際上有十二位,即是民間所俗稱的十二瘟王或十二代巡,主掌行瘟驅瘟之責,而每逢寅(虎)、午(馬)、戌(狗)年,鎮安宮舉辦五年一科(實為四年)的祈安醮典,十二王爺因此被稱為五年千歲。

» Read more

英勇成神│追溯臺灣一位順天國平海大將軍的故事

中臺灣大肚臺地西南麓至鹿港一帶,有位民間信仰神祇受到廣大信徒的愛載,信徒早期尊稱他為「王勳大哥」,又有稱為「福興公」,後來因王勳升格為神,現在居民大多尊稱他為「王勳千歲」,成為台灣史上,清代所有革命事件中,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受封為千歲者。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