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廟政治學:贈匾文化的前世今生

選舉進入高潮,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常見候選人積極拜票的畫面,除此之外,在各大小廟會活動,或宮廟場合,肯定也都會眼見政治人物積極穿梭其中,縱然某些政治人物已有明確的「宗教立場」,與民間信仰可能思想價值觀相佐,但他也會在從政當下,重新找到與地方宮廟的連結方式;無論是基於關懷在地生活、認同信仰文化、或是關心選票社群,政治人物想要親近宮廟,獲得信徒認同支持,總得有幾種基本入門工作要學,光是與宮廟社群的應對,恐怕就能誕生一冊宮廟政治學;而本篇文章作者預期從政治人物贈匾切入宮廟政治學的課題,一起來看看這個從古至今都有的文化有何民俗思維。(編按:温宗翰)

文/陳毅(毅然文創媒體工作室有限公司 執行長)

從古至今,從皇帝到民選總統,甚至基層如里長之類的政治人物,跟民間信仰間就存在的微妙的地位角力戰,這樣互相牽制、依賴的關係成為值得觀察的一種現象。

匾額與政治

走進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都能見到上頭懸掛著一面「與天同功」匾額,且多強調是清朝時皇帝御賜的匾額,除「與天同功」這塊匾額外,諸如「神昭海表」、「佑濟昭靈」等都十分常見,李建緯在《歷史、記憶與展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書中指出:「清廷常利用民間宗教以協助其統治……上從皇帝下至地方官員,頒賜媽祖廟匾額次數不勝枚舉」,從其研究可知,全臺灣各地的御匾分布、背後政治涵義;進而發現,臺灣媽祖廟現有「與天同功」匾額應有26面,御賜匾額之始,係康、雍、乾三朝皇帝開創的褒獎形式。御匾分為數種,一種是在臺地方官員上奏清廷,清廷再賜字體給地方官員承製,也有地方官員或廟宇自行仿製的,唯其仿製的年代若同樣在清朝,就算不是皇帝御匾,在今日同樣具有歷史價值。

李建緯,歷史、記憶與展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點選進入讀冊購書連結)

根據李建緯所撰,此26面分布在北部有6面(宜蘭頭城慶元宮、宜蘭市昭應宮、宜蘭羅東鎮安宮、臺北天后宮、新竹內天后宮、新竹外天后宮)、中部14面(苗栗後厝龍鳳宮、苗栗中港慈裕宮、苗栗後龍慈雲宮、苗栗市天后宮、苗栗後龍白沙屯拱天宮、苗栗苑裡慈和宮、苗栗苑裡順天宮、臺中大甲鎮瀾宮、彰化市南瑤宮、彰化市內天后宮、彰化鹿港天后宮、彰化鹿港新祖宮、雲林西螺福興宮、雲林北港朝天宮)、南部5面(臺南大天后宮、臺南安平天后宮、臺南南化天后宮、高雄鳳山雙慈宮、屏東內埔天后宮)、澎湖1面(澎湖天后宮)。但李氏書中列舉26面匾額僅限於媽祖廟,實際上在其他廟宇如平鎮福明宮(主祀三官大帝)亦有與天同功匾,屬後人仿製,可見不同神明也都有模仿媽祖廟匾製作的情況。(參照:歷史、記憶與展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

臺南大天后宮之「與天同功」匾

皇帝及地方官員賜匾,其實是要昭示自己治理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具有「正統性」,這樣的「正統性」也是許多廟宇要藉由這塊御匾來昭示的,所以求不到、沒管道的廟宇爭相仿製,這現象也是人之常情。就我個人的推測,古代皇帝冊封神明、冊封媽祖、玄天上帝等,表達的都是「我比你優越的心理」,高你一等才能冊封你,這樣的行為也有要人民間接承認皇帝、朝廷崇高的地位的成分。匾額文化傳承至今,是否仍有這樣的政治意味?我認為清廷的御匾是一種角力的開端,後代的政治人物多半繼承這樣的行為,且更加熟練。

常有宮廟主事者戲稱,庄頭大廟最不缺少的就是匾額了。以國定三級古蹟南崁五福宮為例,所藏匾額內容就可以分為數種, 李豐楙於《五福宮志》所做分類,認為「大致分為宮廟題名、彰顯神威、感恩念德、友宮聯誼、政經友好」等部分,所謂政經友好,是因五福宮登錄為三級古蹟,是享譽全臺歷史悠久的玄壇元帥廟,自然擁有為數眾多的政治人物匾額,包含陳水扁、馬英九皆在總統任內贈匾,李登輝則在臺灣省主席任內贈匾、呂秀蓮、朱立倫及吳志揚分別在其桃園縣縣長任期贈匾;及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也有贈匾,可謂黃金陣容。

古代有皇帝及重要官員喜歡「賜匾」,當代政治人物則喜愛贈匾,且幾乎是處處送,賜贈匾額的演變與涵義,成了相當有趣的課題。尤其,現今匾額製作快速、價格從幾千塊到數萬塊的皆有,是以不光是總統,地方縣市首長、議長、立法委員(前身的國大代表)再到地方民意代表、里長、友好宮廟、社會團體、公司、信徒個人都有贈匾的可能。有趣是,政治匾額不單純是官員自掏腰包捐贈,也不見得是招募地方仕紳共籌款項捐匾,反而成為各縣市秘書機要單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每年在機要費用的編列數量相當可觀;不過,也正因為贈匾價格低廉,捐贈方式容易,經常造成廟宇所收匾額過多,造成各地宮廟不少困擾,更以無處可懸掛的問題最為嚴重,若正好是選舉期間,哪位候選人贈匾後沒有被懸掛,肯定立刻又會變成時事新聞話題;但若累積過多,實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大紀元新聞報導就有提到,北港「盛樁創意木工廠」因而將匾額加工為桌子,解決收藏困擾兼具實用性。

國家重要古物──「好義從風」匾
國家重要古物──「好義從風」匾(好文介紹:https://think.folklore.tw/posts/5251

宮廟如何獲得政治人物贈匾?

雖然贈匾會引起收藏困擾,卻也是民間社會經常樂以收穫的「政治互動」紀念物,尤其地方上若有舉辦重要活動,或是個人婚慶事蹟,往往以收到政治人物的題詞或贈匾為榮,懸掛於活動當場;是以政府各級機關,都有類似「服務」。以總統府及直轄市桃園市為例,現行在制度上「匾額贈送」並無寫入成文規定中,總統府只有在便民服務上設有總統題詞申請,《總統題詞核發要點》載明:「宗教團體或寺廟、道院、神殿等,由主管機關核轉,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准頒題詞。但同一總統任內不予再頒」,而這僅是題詞非匾額贈送。桃園市政府也有類似規定,僅提供市長的中堂、輓聯線上申請,且場合更為侷限,僅有俗稱「紅白場」的結婚、喪禮可以申請。那宮廟的匾額究竟如何得到?

詢問許多地方庄頭廟,其實是主動跟被動同時存在的一種微妙互動,比如廟方要舉辦大型活動,如:宮慶、廟慶、祈安建醮、文化節,或入火安座等時,通常地方縣市首長在接到地方指標性廟宇邀請函時,就會請民政局、秘書處評估是否有贈匾需要,但多半都是宮廟主委、地方民意代表主動向秘書處、民政局徵求請匾居多。獲得市府許可後,由秘書處統一製作,再由秘書處安排縣市首長可行時間進行揭牌。不過,有時總統府或地方縣市政府,也會採題詞後,授權地方宮廟製作匾額的方式,再安排時間揭匾慶賀。

桃園市長鄭文燦赴新庄子福隆巖贈匾揭牌

有趣是,對民間廟宇而言,自古以來,擁有皇帝御匾是增加自身歷史厚度與政治地位,更標誌著天子的認同李建緯認為,清廷透過對神明的加封,使得民間宗教得以被操控、被官僚化,這是透過御匾的賞賜來規訓寺廟。(李建緯,2018,264-265)現代社會雖然沒有封建時代的帝制思維,利用贈匾彰顯王權,但宮廟獲得總統贈匾,或獲得縣市首長贈匾,依然會引起不小的波瀾。

雖然不乏政要是選前向神明許願,當選後還願贈匾,亦或是感謝神明對於市政建設的保佑。我以自身觀察加上訪談的結果,政要贈送匾額予廟方,仍會產生相當程度的政治效果。例如:匾額的懸掛可以提高自己的能見度,若該匾額保存良好,更是千古留名的好方式。再者,政要贈匾也有拉攏宮廟主事者(多半為地方仕紳、要角)、收服民心(即該廟的信徒),塑造親民、重視民間信仰的形象。更高明的是藉由「揭匾」等活動宣揚自己的理念,並製造媒體曝光機會,這只花一些錢贈匾造成的政治效果,可以說是很實惠。

【編按】昔日宜蘭縣長陳定南因選前於宜蘭多處大眾爺廟匾額,卻促成宜蘭各地老大宮、大眾爺、有應公等升格為城隍爺,進而促使宜蘭成為全臺城隍廟密度最高的縣市,相關文章參見:城隍爺與陳定南:守護地方、捍衛司法正義的父母官

匾額懸掛是民俗學也是政治

地方廟宇如果建廟已有一定的歷史或是香火鼎盛、信徒眾多,多半擁有為數不少的匾額,此時哪塊匾額要掛在哪個位置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以我這幾年的觀察加上訪談多間宮廟主事者,發現大部分的宮廟有些淺規則,也代表一種禮數,例如:現任首長優先於前任首長、官銜大的優先於官銜小的、歷史久的匾額優先於現代匾額。

以國定古蹟南崁五福宮為例,其匾額就分為正殿、三川殿、倉庫、服務處等四個區域來懸掛。馬英九、陳水扁、李登輝三位前總統的匾額與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同樣掛在三川殿,而呂秀蓮、吳志揚、朱立倫三位前桃園縣長的贈匾因三人皆已卸任,分別懸掛在倉庫及服務處,較現任首長的贈匾能見度低。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前桃園縣長,徐崇德的贈匾也掛在三川殿,與鄭文燦贈匾相映,應有特殊原因;是以政治人物不僅在選戰上角力,其實在宮廟場域裡,也是相當大的角力舞臺。

此外,贈匾製作與題詞內容,有沒有被懸掛等,也屢屢成為新聞媒體的焦點,比如位於台南的孔廟,號稱全臺首學,更是「御匾」滿目,歷代總統皆有贈匾,不僅有清代八位皇帝御匾,也有蔣中正來台後六任中華民國總統所贈匾額;而前總統馬英九曾在2008年也頒贈臺南孔廟一面「聖德化育」匾,卻因為尺寸縮小了三分之一,匾式還誤刻成給亡者的陰刻形制,孔廟渾然不知掛了兩年,被地方文化研究者發現後,總統府才重新製作匾額更換。

而2019年東林福德廟首度承辦世界福德文化節,廟方委請專家題14句提詞並在土地公前擲筊,當時「文興國運」就以7個聖筊遙遙領先,不料,數天後總統府選定的題詞為「厚澤敷佑」,廟方不敢動總統府擇定題詞,乃再度請示土地公,這回神明以13個聖筊回絕總統府擇定的題詞,仍堅持要使用「文興國運」來製匾,最終總統府也只能從善如流。

從新聞事件來看,當代政治人物的贈匾受到民俗文化及神明靈力的制約,雖貴為國家元首,贈送的匾額也得合乎民俗禮法,或按照神意來調整,此不失為神明、廟方將主導權拿回的例證。

【編按】政治人物贈匾常常會引起地方性話題,因此該如何題詞致贈,往往都有許多民俗與政治整合的思維在其中,比如蔡英文總統曾在2018年前往松柏嶺受天宮致贈「威靈赫奕」匾,2019年前往褒忠義民廟致贈「旌忠彰義」匾,就都有引起地方人士討論,有些人覺得題詞似乎不那麼切合兩廟歷史,效益略有折損,但也有人認為是新時代的贈匾題詞,沒有妨礙。

細細去品味從古至今政治人物與民間信仰神祇、宮廟的互動,得以窺知其具有政治角力的成分,卻也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缺一不可。政治人物藉由匾額、扶轎、參與進香活動,提高自身能見度、塑造個人的形象,並收服人心;而宮廟藉由政治人物高知名度的參與,同樣擁有更多媒體曝光度,吸引更多香客到來。我想觀察政治人物及宮廟的互動,其角力與互相依存關係正是人性的展現,且若是基於良善,那這樣的互動像是魚幫水、水幫魚,有種相互拉抬提升的效果。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