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聲不見影:現今廟口酬神戲的民俗新意

陳正雄/(大葉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現今臺灣的布袋戲以酬神演出為主,演出大多是播放一齣錄製完整的戲劇內容,加上演師操偶動作而呈現,稱「錄音班」演出型態。這類酬神戲演出常常因信徒需求、為增添熱鬧氣氛,而聘戲答謝神明、為神明祝壽,與民間信仰緊密相關,意義自然不同於文化場性質、商業劇場演出等,且廟埕空間有了戲班演出、民眾休憩聊天,共同參與,才能顯示民間信仰、戲劇活動的關聯性與活力。

» Read more

福德喜事不能少的一味:隆興閣金光戲《五爪金鷹》觀後筆記

圖文/陳正雄(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金光戲是戰後布袋戲發展出來不同於傳統戲碼的類型,故事光怪陸離,強調正邪對立、恩怨情仇主題,能發展曲折離奇、複雜的長篇劇情。

» Read more

林默娘掛帥:壽至公堂林文明故事融入歌仔戲公演

圖文/王博睿(本劇企劃、編劇)這樣「惜情」的心,成就了百年的香路,也深深地感動了我。

» Read more

站在土地上成為我們:評介林茂賢《大廟埕》《戲棚腳》套書

文/林和君(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在戲棚下站久了,那不只是你的,不只是觀看者,更成為了他們,就讓民俗引領我們回到那豐饒的文化裡。

» Read more

心繫鄉土護戲曲:廖瓊枝推薦新書《戲棚腳》

廖瓊枝:他是一個全心投入愛護推崇臺灣民俗文化與本土傳統戲曲藝術令人欽佩的學者

» Read more

連雅堂與民間文化

文/王見川(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一般評論連雅堂其人,大部份的焦點擺在他寫的〈鴉片有益論〉,其實,連雅堂真正令人欽佩的地方,恐怕是他在關注文化的部份,尤其是民間文化。

» Read more

民俗青年會議專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閩台田公信仰文化漫談

圖文/黃建興(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教授)田公,又稱田公元帥、田都元帥。據中研院謝國興教授的最新研究,臺灣主祀田都元帥的廟宇共有47座(不包括金門和馬祖地區的),主要分為三類:村落級和聚落級的境廟、角頭廟,戲曲業者崇祀的行業廟和以宋江館方式而建立的廟宇。由此可以看出,在臺灣社會,田都元帥被認為是境社保護神、戲曲音樂保護神及宋江陣的祖師。

» Read more

西秦王爺聖誕,談傳統戲班的信仰與禁忌

(文:林茂賢,圖:溫宗翰)每一種傳統行業都有行業神,傳統戲曲當然也不例外,戲神形成的背景和其他傳統行業神相同。當戲曲發展到成熟階段,劇團組織完備,藝人就從歷史和傳說中挖掘本行技藝的創始人或傑出者,創造出自己的祖師爺,戲神崇拜也是這樣產生。臺灣各劇種所祭拜的戲神各有不同,其中最普遍的戲神信仰是田都元帥或西秦王爺。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