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聲不見影:現今廟口酬神戲的民俗新意

陳正雄/(大葉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現今臺灣的布袋戲以酬神演出為主,演出大多是播放一齣錄製完整的戲劇內容,加上演師操偶動作而呈現,稱「錄音班」演出型態。這類酬神戲演出常常因信徒需求、為增添熱鬧氣氛,而聘戲答謝神明、為神明祝壽,與民間信仰緊密相關,意義自然不同於文化場性質、商業劇場演出等,且廟埕空間有了戲班演出、民眾休憩聊天,共同參與,才能顯示民間信仰、戲劇活動的關聯性與活力。

» Read more

福德喜事不能少的一味:隆興閣金光戲《五爪金鷹》觀後筆記

圖文/陳正雄(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金光戲是戰後布袋戲發展出來不同於傳統戲碼的類型,故事光怪陸離,強調正邪對立、恩怨情仇主題,能發展曲折離奇、複雜的長篇劇情。

» Read more

期盼發揮學科的社會功能:兩本青年論集書序看見臺灣民俗學

文/楊玉君(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至盼民俗學界的青年學者也能以發揚民俗的價值為己任,使大眾能重新認知傳統智慧中與自然和諧共處、心靈有所依歸的民俗精神。

» Read more

站在土地上成為我們:評介林茂賢《大廟埕》《戲棚腳》套書

文/林和君(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在戲棚下站久了,那不只是你的,不只是觀看者,更成為了他們,就讓民俗引領我們回到那豐饒的文化裡。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