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救牛│松柏嶺下車路庄的農民情感與拜粟埕儀式

圖文:陳鴻輝(力士製茶所 X 橙紅灰設計)

松柏嶺舊稱「松柏坑」,位於八卦山脈南端的南投縣名間鄉,海拔約430公尺,主要農作物為茶葉、鳳梨、山藥、薑、薑黃與火龍果,以聞名全國的 南投名間松柏嶺受天宮為信仰中心,是一個保留許多傳統信仰文化的茶葉集散地,也是南投八景(玉山積雪、雙潭秋月、霧社雲霞、碧山曙色、松嶺遠眺、廬山溫泉、合歡奇觀、八通古隘)之一。

松柏坑雖地處偏遠,建設不易,但根據松柏坑謝氏祖譜來看,早在大清帝國乾隆末年便有松柏坑謝姓族人向「南投社」承租土地的史料出現,顯見松柏坑開發算早。只是,遲至戰後松柏坑仍未有完善自來水設施,直至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於1962至1969期間拜訪受天宮後,才陸續促成松柏嶺地區自來水建設。由此便知, 此前的農業與民生用水只能仰賴降雨蓄水或湧泉,如受天宮知名的「龍眼神泉」便是玄天上帝滋潤村民的恩澤。在缺乏水源設施與天然河川的山地拓墾,自然也多以番薯、芋頭等根莖類作物為主,米食大概只能種植旱稻了。旱稻是一種耐乾旱的稻種,首重翻土,故牛隻是犁田時不可或缺的替代力量,也是松柏坑下車路庄「拜栗埕」習俗由來的主角。

古早時代,以牛為耕作主力的松柏坑庄突然流行起牛瘟,當時的獸醫束手無策,牛隻疲軟無力、紛紛死亡,村民眼看將難以耕作,更不捨如同家人的牛隻病死,俗云「無藥醫,問童乩」,在當代醫學無法讓疫情降溫之下,眾人商議前往地方信仰中心──受天宮,祈求玄天上帝驅除瘟疫。

13558784_1237828656230040_4307947873319992340_o

1964年受天宮取水大典,在神轎旁擺放36碗肉酒賞兵

在求得 玄天二上帝(二帝爺公)的聖允之後,村民誠心迎請 二上帝寶像駕臨下車路庄的「栗埕」準備觀大輦。 受天宮乩文化有一項古老傳統,就是在辦事當天下午必須先舉行「賞兵犒將」再觀輦,於是村民以飯菜乾糧、三十六碗肉酒、馬草水、甲馬與金紙犒賞 玄天上帝麾下的神兵神馬,齊聚在下車路庄的「栗埕」(當時以稻穀類為主要作物)對外祭拜兵將,場面浩大。直至黃昏時分,庄頭男丁紛紛加入觀輦,祈求玄天上帝降臨驅逐瘟疫,這項「辦事前賞兵」的傳統便一直延續至今。事實上,在松柏坑地區的信眾,只要迎請受天宮玄天上帝到府辦事,多半會邀請左鄰右舍一起準備供品賞兵犒將,慰勞神兵神將的辛勤,拜栗埕的原型其實就是一段迎請兵將儀式。

賞兵犒將的馬草水與三十六碗肉酒

賞兵犒將的馬草水與三十六碗肉酒

在村民一心虔敬的祈求之下,終於感動天地,等到 玄天二上帝降乩顯化,派符、派藥方餵食牛隻,而後牛隻竟就逐漸恢復元氣、康復,庄頭恢復以往的農務,村民大感不可思議,為答謝玄天上帝的神恩,於是商議每年六月初一到受天宮迎請玄天二上帝駕臨下車路庄栗埕處接受村民賞兵犒將,答謝上帝爺公和神兵神將的恩澤,爾後受天宮每年六月初一固定由下車路庄迎請二上帝,就是流傳至今的「拜栗埕 」儀式。

拜栗埕音為「pài-tshik-tiânn」,所謂「栗埕」,是閩南三合院建築的廣場,通稱「門口埕」,若專指曝曬稻穀的廣場,北部稱「稻埕 tiū-tiânn 」,松柏坑在地則稱「栗埕 tshik tiânn 」,顯見該儀式與稻穀與稻埕有直接關聯,目前推估發生時間至少在日治時代以前就有出現。

13569018_1236198269726412_5261567151351405819_o

松柏嶺在日治時期便有很成熟的茶葉技術與比賽機制。圖片來源:名間鄉公所

日治時期是受天宮茶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從右圖名間鄉公所保存的日治時期茶葉比賽賞狀可知,松柏坑在日治時期就已經有很成熟的茶葉比賽制度,這也見證著當時代的茶葉發展,已經達到一定規模與品質,為精益求精才會舉辦比賽。茶葉屬於高經濟作物,松柏坑古有「茶米,擔茶換米」之諺,由此可知,茶葉改善了農民經濟狀況,可以透過茶葉貿易換取錢財、購買糧食,日治時期正是由追求三餐溫飽的耕種模式轉型到經濟耕作的轉型期。

除此之外,日治時期為防範獸疫,臺灣總督府從日本內地農商務省轄下的西原獸疫調查所,輸入獸疫免疫血清。 1905年,阿緱廳(今屏東)設立牛瘟血清作業所,是臺灣血清等細菌學性預防和治療品製造機構的開始,即當時臺灣已有製造動物用疫苗的能力,根據1916年即來臺參觀阿緱廳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的張遵旭回憶,大正元年(1912)臺灣有3329頭牛感染牛疫,大正四年(1915)時,僅有181頭罹患牛疫,到大正五年時(1916)牛疫幾乎已完全絕跡,他在《臺灣遊記》書中還對此留下深刻印象與感觸。由此可知,1916年以後的臺灣牛瘟,應該是已經獲得了良好控制與擁有先進治療技術。那麼,或可大膽假設,松柏坑下車路庄的「拜栗埕」習俗,即有可能早於1916年。

戰後,拜栗埕儀式曾因農機發達、無人養牛而中止一陣子,晚近二十年內,才由聚星堂陳氏宗親會恢復辦理。在昔日以獸力農耕為主的時代,牛隻是農民最好的夥伴,除了力大無比,還有一種和農民一樣憨厚、認命的個性,古云「 做牛著拖,做人著磨」,牛是農業時代最好的夥伴,所以當時的農民對牛的重視如同家人一般,農民與牛相依相偎,不吃牛肉正是老農民與牛之間的親密情感。透過拜栗埕,才使我們得以從儀式中窺見先民對帝爺公的崇敬,以及對牛隻的看重與勸農的感情,也使我們明白,為何時至今日,已經沒有耕牛的時代,松柏坑老一輩還是不吃牛肉。

13603414_1236200666392839_1862717330095363104_o

擲筊請示 玄天上帝本次祭典是否圓滿?以連續三聖杯為主

雖然是小小的地方性例年祭典,背後卻有著人們的努力、對神的信仰與對動物的情感,也許現代人會認為「求神救牛」的動機有點誇張,但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農耕時代,人生病只能求神,辛勤耕作的牛就如同家人,更何況愛貓狗如子女手足的現代人呢?生病了當然要救! 隨著工商時代的轉變,地方性的祭典逐漸縮小,其價值與內涵也逐漸被淡忘,在一片撻伐民俗的社會氛圍中,人們容易忽略民俗儀式背後的情感與文化價值觀,當我們對民俗日漸疏遠、冷感,儀式恐怕也只會漸漸褪色。

本文為節錄文章,原文參見:力士製茶所 X 橙紅灰設計

民俗亂彈-01歡迎訂閱民俗亂彈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温宗翰、官怡杏

One comment

回饋與討論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